张凯律师教你如何应对家暴:从求助到维权
张凯律师教你如何应对家暴:从求助到维权
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过去五年,香港社会福利署每年处理超过2000宗虐待配偶或同居伴侣的案件。而在内地,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近期联合发布的5件反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更是揭示了家庭暴力的严重性和多样性。
面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特邀江苏常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凯律师,为我们详细解答。
遭遇家庭暴力,有哪些救助途径?
张凯律师指出,遭遇家庭暴力时,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救助途径:
及时报警: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求助方式。警方会立即介入制止暴力行为,并制作相关记录,如出警记录、讯问笔录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
向社会公众组织求助:受害者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妇联以及所在单位等反映情况。这些机构有责任进行劝阻和调解,提供必要的帮助。
申请保护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受害者可以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威胁时,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如果受害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发挥作用?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重要的民事强制措施。自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创设这一制度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明确了保护令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裁判规则。近年来,保护令的签发率逐年提升,为预防家庭暴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案件特别引人关注:被告人王某辉因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起案件向社会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人身安全保护令绝非一纸空文,无视禁令必将受到严惩。
家庭暴力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张凯律师强调,家庭暴力不仅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刑事责任。
离婚诉讼:有家庭暴力情形是法院裁判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之一。在离婚诉讼中,无过错的受害者还可以向施暴者主张损害赔偿。
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如果构成犯罪,可能涉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
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案件令人震惊:被告人谢某宇因不满妻子起诉离婚而预谋杀人,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这起案件表明,对于严重施暴者,司法机关将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如何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
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做好家庭矛盾的前端化解工作,及时排查家庭暴力隐患。相关部门应完善庇护、医疗、救助及未成年人监护等措施,帮助受害者尽早摆脱暴力影响。
同时,我们也呼吁每个家庭成员从小我做起,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理性解决家庭纠纷,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面对家庭暴力,我们不能沉默。让我们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