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降薪操作指南:合法合规是关键
企业降薪操作指南:合法合规是关键
当前,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不得不考虑通过降薪来维持运营。然而,降薪并非企业单方面的决定,而是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为企业提供一份降薪操作指南。
企业降薪的法律依据与合规情形
企业降薪必须基于合法合规的前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企业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包括降薪。这里的“客观情况”通常指企业因市场环境影响导致的经营困难,如连续亏损等。
此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当企业因经营困难被迫停工、停产时,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降薪的具体操作步骤
1. 与员工协商一致
企业降薪必须与员工协商一致,不能单方面决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即使在疫情期间,企业也不能未经协商就擅自降薪。
例如,在某公司诉张某某劳动合同纠纷案中,企业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但未与员工协商一致就擅自降薪,最终法院认定该降薪行为无效,企业需补足工资差额。
2. 履行民主协商程序
企业与员工就降薪事项达成一致后,还需要履行一定的民主协商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涉及劳动报酬等直接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具体操作上,企业可以召开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会议,讨论降薪方案。降薪方案必须公示,并确保针对全部员工,不能只针对个别人。同时,降薪幅度要合理,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江苏高院发布的2023年度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中,某科技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降薪方案,获得77%职工代表同意,就是一个合法合规的操作案例。
3. 注意事项
- 降薪幅度要合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降薪方案要公开透明,确保每位员工知情
- 保留好协商过程中的书面证据,如会议记录、员工签字等
- 给予员工充分的表达意见和提出异议的机会
实际案例分析
违法降薪案例
徐州某物业公司未经协商一致,单方面对王某进行降职调岗降薪,最终被法院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金37125元。这个案例说明,企业单方面降薪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合法降薪案例
某科技公司因持续亏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2023年薪资调整事宜。经讨论、投票表决,77%的职工代表同意通过调薪方案,决定根据不同薪资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降薪。这种通过民主协商程序的降薪方案得到了法院的认可。
结语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降薪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企业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与员工充分协商,履行民主程序,才能确保降薪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企业也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尽量在降薪的同时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