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打造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样板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打造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样板
2024年10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宣布,北京已完成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智能化部署,这是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这一示范区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未来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车路云一体化”:北京方案的创新之处
北京的自动驾驶示范区采用了独特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要素协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智能交通系统。
在路侧设施方面,示范区已在通州和顺义的1115个路口建设智能化设备,实现了44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覆盖。这些设备不仅能“看清”路口车流,还能“看懂”变化规律,智能调整信号灯放行时间。据统计,示范区关键路口在交通流量增加20%的情况下,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2%,平均行驶时间缩短12%,平均速度提升12%。
在云端,示范区搭建了全市统一的云控平台,汇聚路侧、车端等全量感知数据,为自动驾驶和量产车提供一体化服务。同时,示范区还建设了高精动态地图平台,实现了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高精地图全覆盖。
多元应用场景:从Robotaxi到干线物流
目前,示范区已开放八大类应用场景,涵盖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无人配送、无人零售、微循环接驳、干线物流等多个领域。据统计,示范区已为33家测试车企、近900台车辆发放道路测试牌照,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的四分之一以上。
其中,Robotaxi是普通市民最能直观感受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目前,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多家企业在示范区内开展Robotaxi运营服务。乘客只需通过手机App下单,即可体验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便捷服务。
在干线物流领域,示范区已全面打通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场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亦庄火车站等地也已开通自动驾驶接驳测试,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从600平方公里到3000平方公里:示范区的未来展望
根据规划,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将从当前的600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展。下一阶段,示范区将围绕四环路到六环路之间进行规划扩区,规划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城六区面积的两倍多。
同时,示范区还将推动《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的立法工作,为L3以上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管理提供清晰的制度规范。此外,示范区正在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一港四基地”产业空间格局,全面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随着示范区的不断扩展和应用场景的持续丰富,北京有望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高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