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细开放世界藏进小程序,他们用游戏技术复刻北京中轴线,穿越古今的那种
超精细开放世界藏进小程序,他们用游戏技术复刻北京中轴线,穿越古今的那种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依靠其历史文化价值,还首次全程运用游戏科技参与申报过程。这种创新方式不仅提升了公众参与度,更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数字中轴·小宇宙:云端上的文化遗产
为了提升公众参与度,官方将北京中轴线"搬"到了云端,打造了一个名为"数字中轴·小宇宙"的数字世界。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用户可以自由探索中轴线上的各个景点,甚至"穿越"回历史场景,直观体验真实历史。
连树杈子的长势都一比一复刻了。
不光是放几个模型这么简单,在这个专为新晋世界文化遗产打造的数字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嗨逛:
还能“穿越”回到博物馆画卷中的场景,更加直观地体验真实历史。
技术创新:虚幻引擎5打造的数字世界
"数字中轴·小宇宙"基于虚幻引擎5打造,采用了5级地图模式,最大地图面积达到了200km×200km。其中,核心建筑区域采用高精度制作标准,非重点区域则采用程序化生成技术。整个项目资产量超过15个T,包括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以及104亿资产总面数,前后迭代了542个版本。
比如焚帛炉的歇山屋面、须弥底座,以及每一处雕花细节:
现实中每一个角落的建筑房间,也都能在游戏里找到对应。
参观神仓的体验具体是这样的:
2级,是游戏核心路线周边1000米范围左右,采用手动制作的数字资产。其中正中轴线的资产精度较高,而非重点建筑对模型和贴图的复杂度进行了降级处理。
而3至5级,针对的则是非重点区域建筑,会根据重要程度和玩法需求,这部分数字资产采用手动和PCG混搭。
城市景观程序化生成,即PCG,是地图和精细建模之间的过渡,能在更大尺度上提供了真实的城市景观,比如使用图像识别抽取3000块绿化带信息,采用PCG生成方案进一步填充整个场景。
虚实融合:历史文化的新体验
除了对实景细节的充分还原,"数字中轴·小宇宙"还通过游戏形式,将历史和文化维度的"虚"以最生动的形式融合在风景之中。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拼正阳门模型的小游戏了解中轴线的营造知识,敲响钟鼓楼里的钟鼓,理解其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在其背后,来自腾讯游戏研发效能部的技术团队用上了自研的Physion Groom实时毛发物理仿真UE插件。
游戏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
游戏/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结合并非新鲜事。从《刺客信条》复原巴黎圣母院,到微软参与古奥林匹亚遗址的数字化保护,再到谷歌的Google Arts & Culture,这些实践都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独特优势。这种结合不仅能够高度还原物理世界,还降低了大众了解文化遗产的门槛,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
微软的《模拟飞行》也在游戏中,将世界上各大城市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谷歌则基于对数字技术的创意运用,打造了Google Arts & Culture(GAC)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博物馆和数字遗产库。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结合,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管理方式。它不仅实现了数字资产的沉淀,还通过更多公众的参与,为现实文化资产开拓了新的生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