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峡想: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了,“年味”更浓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峡想: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了,“年味”更浓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azchinesenews1.com/static/content/XW/2025-01-27/1333400608178315428.html

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以“非遗”身份亮相的春节,不仅是中国春节文化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更是对春节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从安徽黄山的鱼灯游到广东潮汕的英歌舞,从新疆大巴扎的鹰舞表演到河南鹤壁的泥咕咕,各地以非遗为主题的春节活动精彩纷呈,让“年味”更加浓厚。


图为1月25日顾客挑选春联。(图片来源:中新社)

春节申遗成功带来了更多关注,为民俗活动注入了新活力。中国各地以非遗为主题的春节活动此起彼伏,从安徽黄山的鱼灯游,到广东潮汕的英歌舞,再到新疆大巴扎的鹰舞表演,各种非遗技艺成为人们庆祝春节的核心内容。这不仅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通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使传统习俗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春节活动,也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河南鹤壁,第十七届中原民俗文化节上,浚县的泥咕咕、社火表演、西路大平调,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在上海豫园,灯会结合《山海经》的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演绎“金蛇献瑞”的节日主题,为游客呈现了既传统又时尚的文化盛宴。这些活动既让传统文化变得鲜活,也成为春节旅游的重要看点。

除了文化推广,春节申遗成功还推动了相关经济的繁荣。各地通过文创产品、非遗市集和传统手艺的展示,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河北邯郸以蛇年为主题设计的非遗木刻文创品大受欢迎;江西婺女洲的打铁花、福建泉州的簪花技艺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既推广了传统文化,又收获经济效益,妥妥的“双赢”。

游客对年俗文化的热情还推动了小众目的地的火热发展。潮州、汕头、泉州等地春节期间热度飙升,一些原本鲜为人知的非遗项目借助节日的契机走向了更大的舞台。这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为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春节被列为非遗代表作名录,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在文化认同感提升的背景下,他们也开始积极参与到传统习俗的体验中。无论是身着汉服逛庙会,还是制作非遗手工艺品,这些活动背后是年轻人接受文化传承的一个表现。

这种认同感不仅体现在中国国内,也在国际上引发了关注。春节期间,赴华体验中国年的海外游客数量显著增长,“非遗春节”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从灯会、庙会到各种表演,春节正以多元化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首个“非遗版”春节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提醒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更在于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创新形式和丰富载体,各地可以进一步探索文化活动与现代消费的结合,将非遗文化融入更多人群的日常生活。

而且,作为一个越来越国际化的节日,春节的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珍视与贡献。让我们期待,借助这一锚点,能让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原文来自azchinesenews1.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