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监控系统助力煤矿安全管理升级
智能化监控系统助力煤矿安全管理升级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新建煤矿按智能化标准设计,生产煤矿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加速期。
智能化监控系统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
工业互联网架构:构建稳定的数据交换与处理环境,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共享。
数字孪生技术:创建虚拟模型,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优化。
群智感知: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环境和设备状态,提高安全预警能力。
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故障预测和智能决策。
目前,全国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形成了三种主要建设模式:
全环节智能化:如国家能源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从采掘到洗选全面智能化。
灾害防治优先:如山东能源唐口煤业,重点建设安全监控和灾害预警系统。
实用实效型:如河南能源新田煤矿,注重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减员增效。
然而,煤矿智能化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煤矿智能化水平较高,但整体发展不均衡。
人才短缺:智能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目前存在较大缺口。
标准体系不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尚需完善。
尽管面临挑战,智能化监控系统已在多个煤矿取得显著成效。例如:
金凤煤矿: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全面感知和智能决策,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庞庞塔煤矿:应用5G工业互联网,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支持远程监控和操作。
国家能源集团:在多个煤矿实施智能化改造,如老石旦煤矿的5G系统和黄白茨煤矿的智能采掘工作面,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展望未来,煤矿智能化监控系统将向更深层次发展:
技术创新:5G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可持续发展:通过新能源应用和技术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普及,将推动煤矿行业向更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