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狂犬病疫苗费用谁来赔?
被狗咬伤后,狂犬病疫苗费用谁来赔?
近日,北京房山一女子在电梯内被邻居的宠物狗咬伤,不仅自己花费了数百元医疗费,还卷入了一场持续数月的法律纠纷。这起看似平常的意外,不仅让受害者身心俱疲,更引发了人们对动物致人损害赔偿问题的广泛关注。
狂犬病疫苗接种:预防胜于治疗
被狗咬伤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根据我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分为三种情况:
暴露前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如宠物主人、兽医等,建议在未受伤前就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程序为第0天、第7天和第21天(或第28天)各接种1剂,共3剂。
暴露后接种:一旦被狗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疫苗。接种程序有两种选择:
- 5针法: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
- “2-1-1”程序: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1剂,共4剂。
再次暴露后接种:如果之前已完成全程接种,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则需在第0、3天各加强接种1剂。
疫苗接种费用:自费但可报销部分
狂犬病疫苗接种实行自愿自费原则。目前,每针疫苗的价格约为50元,全程接种费用约400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狂犬疫苗费用不纳入职工医保,但购买城乡居民医保的居民到门诊接种时可每次抵消200元费用。
法律保障:动物致人损害赔偿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即无论饲养人是否有过错,都必须对动物造成的损害负责。
赔偿范围主要包括:
- 医疗费用:包括狂犬病疫苗费用、伤口处理费用等
- 护理费用:因伤需要专人护理产生的费用
- 交通费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合理交通费用
- 误工费用:因伤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
-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伤情和影响程度,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 残疾赔偿金:如因伤致残,可获得相应赔偿
实际案例:法律如何裁决?
在前述北京房山案例中,刘女士被王女士的宠物狗咬伤,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一万元。法院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认定王女士作为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最终判决赔偿刘女士各项经济损失805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女士随后以自己的狗被刘女士踢伤为由提起反诉,要求赔偿6万余元。但法院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认定王女士在早高峰期间未按规定携犬乘坐电梯,且其狗主动攻击他人,刘女士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过错,因此驳回了王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被狗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流程
- 立即清洗伤口:用肥皂水和自来水交替清洗至少15分钟
- 及时就医:前往最近的犬伤门诊,由医生评估伤情并接种疫苗
- 保留证据:保存好所有医疗票据、诊断证明和相关证据
- 协商赔偿:与动物饲养人协商赔偿事宜,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
被狗咬伤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因此,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知识和相关赔偿规定,对于保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无论是宠物主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提高安全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