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影响睡眠?专家教你改善方法!
焦虑抑郁影响睡眠?专家教你改善方法!
最新研究发现,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即使睡眠时间充足,也无法抵消这种风险。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研究,通过对72,269名参与者长达8年的随访,揭示了睡眠规律性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焦虑抑郁与睡眠的恶性循环
“腐烂在床上”——这个曾经火遍网络的梗,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严肃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年轻人为了对抗工作压力而选择长时间睡眠,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嗜睡症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重度抑郁患者之所以嗜睡,与他们的快感缺失有关。正常情况下,大脑会在愉快的活动中释放多巴胺,但抑郁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无法获得足够的快乐感,从而导致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唯一能做的就是睡觉。
焦虑和压力同样会影响睡眠质量。当人体面临压力时,会触发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进而影响睡眠。这种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反过来加剧焦虑和抑郁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改善睡眠质量的科学方法
面对睡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科学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和旅行期间。这是改善睡眠卫生最重要的方面,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加深度睡眠时间,降低睡前焦虑。
科学减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因超重导致的睡眠问题,如胃食管反流和睡眠呼吸暂停。
合理午睡:建议下午早些时候小睡20-30分钟。避免过长的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减少夜间光照:避免接触电子产品,使用遮光窗帘或佩戴睡眠眼罩,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在下午摄入咖啡因,不依赖酒精助眠,因为酒精会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
避免睡前进食:建议在睡前2小时内避免进食,特别是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坚持正念练习:通过冥想和深呼吸等正念技术,帮助大脑放松,减少睡前焦虑。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眠质量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
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当睡眠质量下降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脏得不到充分休息,从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代谢增加和心脏负荷加重等问题。
失眠:失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5-3.9倍,与吸烟、糖尿病和肥胖带来的风险相当。
睡眠时长: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每晚7-9小时的睡眠时长最为理想。
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7,500人出现夜间猝死,其中88%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以及积极应对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让我们从今晚开始,重视睡眠,关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