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女友”到导演:姚笛的转型之路
从“国民女友”到导演:姚笛的转型之路
2024年1月,北京横店影视城,一部名为《姥姥的春天》的网络短剧正式开机。在开机仪式上,一位熟悉的面孔站在C位,她就是曾经的“国民女友”姚笛。然而,这一次她不再是演员,而是以导演兼投资人的身份亮相。这部短剧的目标只有一个——分账过亿。
从曾经的荧幕宠儿到如今的幕后工作者,姚笛的转型之路折射出演艺圈生态的变迁。近年来,网络短剧以其惊人的回报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人投身其中。以近期爆火的《我在80年代当后妈》为例,这部投资仅8万元的短剧,短短几天内就创造了8亿的收入。这种“小制作撬动大充值”的模式,让不少演艺圈人士看到了新的机遇。
对于姚笛来说,这次转型更像是一次自我救赎。2014年,一场轰动全国的出轨事件让她的事业跌入谷底。从《裸婚时代》中的“童佳倩”到《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姚笛曾凭借出色的演技赢得观众认可。然而,一夜之间,她从“国民女友”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小三”。
复出之路并不顺利。在消失几年后,姚笛以网络电影《封神》重返公众视野,但饰演的“妲己”一角却遭到观众吐槽,演技水平大不如前。面对事业低谷,姚笛选择了转型。
选择短剧而非传统影视,姚笛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回报率高,且对演员演技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新人演员。《姥姥的春天》的男女主角虽然都是新人,但颜值出众,这在当下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姚笛的转型之路与昔日“情敌”马伊琍的职业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经历婚姻危机后,马伊琍凭借过硬演技重返事业巅峰,先后获得白玉兰最佳女主角,并在王家卫的《繁花》中展现极致演技。这种对比或许让姚笛的转型显得更加无奈,但也体现了演艺圈成功的不同路径。
对于姚笛来说,转型导演既是逃避,也是新生。她能否凭借《姥姥的春天》实现事业的二次腾飞,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无论如何,这次转型都为演艺圈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艺人应该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