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二线:沿线城市迎来新机遇
京沪高铁二线:沿线城市迎来新机遇
京沪高铁二线(京沪辅助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作为京沪高铁的第二条南北高速铁路“大动脉”,它的建设将对沿线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日,潍宿高铁(山东段)正式开工,标志着京沪高铁二线的“收官段”正式启动建设,这条备受关注的“大动脉”进入全新建设阶段。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自2011年开通以来,京沪高铁已成为我国开行班列最多、客流密度最大、上座率最高的高铁线路,年度旅客运送量超过2亿人次,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仅为4分钟,密度堪比地铁。2023年10月3日,京沪高铁全线单日旅客运送量达到90.3万人次的历史最高峰。京沪高铁的运力已经趋于饱和,但京沪间的运力需求依然在上涨,京沪二线建设是时代需要,势在必行。
线路走向与建设进展
京沪高铁二线从北到南依次途经北京、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南通、苏州)、上海。相较京沪高铁,京沪高铁二线设站更多。据了解,京沪高铁共设22站,目前开行大站快车(只经停南京、济南等大站),全程最快仅需4小时18分。而京沪高铁二线设有40多个车站,可谓“县县设站”。
京沪高铁二线由多段铁路连接而成,从北到南依次是:京津城际、津潍高铁、潍宿高铁、徐盐高铁(宿迁至淮安段)、连镇高铁(淮安至扬州段),以及北沿江高铁(扬州至南通段)、沪苏通铁路(南通至上海段)共同组成。其中,京津城际、徐盐高铁(宿迁至淮安段)、连镇高铁(淮安至扬州段)、沪苏通铁路(南通至上海段)已通车。此外,北沿江高铁(扬州到南通段)已于2022年9月动工,津潍高铁于2021年1月正式开工,两者均有望2027年建成通车。根据公告,潍宿高铁有望于2028年6月建成,这意味着京沪高铁二线也有望同期实现全线贯通。
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京沪高铁二线的修建,享受最大利好的将是山东和江苏这两个人口、经济大省。这条线将把山东中部、江苏北部和三大直辖市相连,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出行需求不仅足以支撑这条高铁的商业化运行,也将给山东、江苏两省前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山东,京沪二线在潍坊和临沂两个地级市设站最多。沿海、京沪、青银三条通道经过潍坊,潍坊将加速形成“米”字形高铁网,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成为山东省北上南下的重要高铁门户。京沪二线未来建成将给潍坊、临沂、宿迁等城市发展带来格局性、历史性改变。“京沪二线建成将便捷长三角与东北、华北地区的联系,推动沿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潍坊、临沂两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以及宿迁等地沿线城市,经济地位会更加突出。”他说。他提到,高品质的人流、信息流、创新要素等快速走进来,必然提升沿线城市的产业层次、城市活力和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京沪高铁和京沪二线也将实现联通。比如,在修建津潍高铁同时,将同步建设至济南的联络线,而济南正位于京沪高铁上。同时,京沪二线还将修建联络线与津秦高铁、京滨城际、济青高铁等线路连接。这无疑将进一步改变沿线城市的交通格局,甚至重构区域经济版图。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虽然京沪高铁二线的建设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协调京沪高铁与京沪二线之间的关系、避免无序竞争、实现‘1+1>2’的效果,考验着高铁运营部门与高铁沿线城市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水平。此外,高铁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强,对于沿线中小城市而言,如何摆脱虹吸效应,也将是它们需要直面的课题。
总体来看,京沪高铁二线的建设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缓解京沪高铁运力紧张局面,形成合理的运力调配体系,实现京沪高铁“大站”高铁与京沪二线“中小站”高铁的联动。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山东、江苏高铁旅客潜力,扩大高铁线路的辐射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