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贺谷亮教你科学应对疲劳:7种休息法提升工作效率
久贺谷亮教你科学应对疲劳:7种休息法提升工作效率
长期疲劳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和判断力减弱。据统计,慢性疲劳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骨骼损伤等健康问题。如何科学应对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日本医学博士久贺谷亮在《高效休息法》中提出了多种实用方法,帮助人们有效管理疲劳。
久贺谷亮的正念疗法
久贺谷亮博士指出,大脑疲劳的特点包括:不论忙或不忙都感到累、睡再多也累、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等。针对这些症状,他提出了正念疗法。正念是指能够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通过正念练习,可以提高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改变自我认知,甚至改善免疫力。
科学休息的具体方法
R90睡眠法:国际知名体坛睡眠教练尼克·力特赫斯提出,人的睡眠过程可分为浅睡眠(N1)、稍深睡眠(N2)、深睡眠(N3)和快速动眼期(REM)四个阶段。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约为90分钟。最理想的起床时机是在一个完整睡眠周期结束时,这样会感到大脑已获得充分休息。如果需要早起,可以利用R90睡眠法回推最佳入眠时间点。
咖啡钟:在中午时段为自己安排一个“咖啡钟”。科学研究发现,睡午觉确实会让大脑产生一种类似重新启动的过程。最佳的午睡时间建议在15-20分钟内。在准备午休前先喝一杯咖啡,利用咖啡因在人体内约20分钟的提神效果,可以避免午睡时间过长导致的疲惫感。
正念呼吸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以呼吸为锚,将所有感觉带到当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排除杂念、调节身心状态。
步行冥想:在行走时感受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给自己的动作贴标签。走路、刷牙等日常活动都是进行动态冥想的好机会。
压力呼吸化法:当感到压力来临时,先体会身心的变化,然后将意识集中在呼吸上,最后将意识扩散到全身。
科学休息的五大建议
建立切换开关模式:为自己设定一个仪式,比如听完某首歌后开启工作模式,洗完澡后开启休息模式。
接触大自然:通过接触超越人类格局的非人工产物,能够把自己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放出来。
培养专注力: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需要培养。可以尝试下围棋、玩魔方或写字等需要专注的活动。
接触美的事物:美的感觉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励系统和外侧前额叶皮质,带来愉悦感。
回老家看看:成长的环境会让人平静,平静是焦虑的对立面。
通过这些科学的休息方法,不仅能改善疲劳状况,还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记住,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妨尝试这些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