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下,残疾人就业的新机遇
数字经济浪潮下,残疾人就业的新机遇
截至2024年,我国现有残疾人8500多万人,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2.6万。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业态正在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路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技术:打破传统就业壁垒
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为残疾人就业插上科技翅膀。在福建宁德,一场盲人初级保健推拿师培训班为14名盲人学员打开了就业之门。19岁的林日灏因视力一级残疾,曾在家待业多年。通过为期60天的专业培训,他不仅掌握了推拿技术,更找到了人生方向。如今,他在一家盲人推拿店跟班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
宁德市残联的创新举措远不止于此。他们优化残疾人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就业服务层次和水平,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首创“爱心企业进校园”活动,加强残联、特教校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设校外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家长互助等辅助性就业模式,开展新媒体技术、文本处理、云客服等新业态培训,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
新业态:开启就业新蓝海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新天地。以江苏省为例,南通、宿迁等地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带动就业创业。南通市2023年直播商品零售额达133亿元,培育了多家标杆企业和直播基地。宿迁市则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良好态势。
直播电商之所以能成为残疾人就业的新选择,主要得益于其灵活性和包容性。残疾人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居家就业,突破了传统就业的时空限制。同时,直播电商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通过培训即可快速上手,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政策支持:构建就业新生态
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政策支持至关重要。青岛市人大代表高树军建议建立完善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残疾人就业的体制机制,构建智能化、定制化、系统化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 针对性出台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
- 深挖数字时代下残疾人就业渠道
- 创新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
- 建立残疾人职业管理服务系统
- 搭建数智化无障碍培训场景
- 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资源库
- 探索组建残疾人就业产教联合体
这些政策建议旨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推动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合力,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远程工作:开创就业新模式
远程工作模式的兴起,为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规定,雇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包括允许远程办公。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使得许多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岗工作的残疾人,也能在家中实现就业。
目前,全球有许多远程工作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如RW社区、Fiverr、Remote OK和We Work Remotely等。这些平台不仅发布了大量全职远程工作机会,还为求职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虽然部分平台对英语有一定要求,但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语言障碍也在逐渐被打破。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为残疾人就业插上科技翅膀。从AIGC到直播电商,从技能培训到政策支持,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包容、公平的就业环境正在形成。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实现充分就业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共享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