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感日特辑|流感防控新视角:分层诊疗至关重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感日特辑|流感防控新视角:分层诊疗至关重要!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31A07U8U00

导读:随着全球流感流行趋势的变化,流感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邀请中日友好医院王业明医生与邹晓辉教授,深入分析流感病毒变异、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疫情以及流感与新冠共存等复杂形势,并探讨分层诊疗在流感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流感流行趋势发生变化,防控工作面临挑战

全球流感流行趋势的变化,对易感人群和医疗保健服务系统构成了重大挑战,并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全球流感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的变异和重组持续出现

流感病毒基因组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基因组间重组过程复杂且无法预测,易突变成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从而增加流感大流行的风险。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疫情时有发生

禽流感病毒(AIV)频繁地从禽类跨物种直接感染人类,甚至曾经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为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方面称,2024年以来,全美已报告27例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与接触家禽或牛类有关。

流感与新冠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共存

相关研究提示,流感和新冠存在叠加感染风险。预先感染流感病毒会显著促进新冠病毒的入侵和复制;流感病毒感染如同引擎启动开关,会加重新冠病毒的感染;两种病毒共感染,导致患者体内更多细胞和组织受到病毒攻击。

面对这些挑战,全球医疗卫生机构需加强对流感病毒的监测与研究,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策略,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

流感防控形势日益复杂,实现分层诊疗迫在眉睫

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药物是治疗及控制流感的重要手段。根据作用机制,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可分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病毒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抑制剂(包括法维拉韦、玛巴洛沙韦)等。临床需对流感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层,并予以合适的治疗。

对于单纯性流感或轻中度流感的治疗,NAI和RdRp抑制剂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一般社区或门急诊就诊的轻症流感患者,通常可以选择NAI或RdRp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一些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若患者症状较轻,如仅存在发热、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流涕,未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一系列预示重症流感的症状,也可在门诊行药物治疗。

NAI在缓解轻症流感患者症状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司他韦组患者的发热时间显著缩短(p<0.05)。

对于单纯性流感患者,RdRp抑制剂同样展现了其疗效。三期研究显示,相较于安慰剂组,法维拉韦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14.4h(p=0.004),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缩短22.9h,病毒滴度及核酸载量曲线下面积下降更快,至病毒转阴的时间缩短约24h(p<0.001);在轻中度流感患者中,一项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法维拉韦组主要流感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5. 4h,非劣效于奥司他韦组。

临床中,NAI应用较为广泛,考虑其治疗时间窗较短、耐药性突变率较低,且在严重型流感患者中的有效性仍存不确定性,当前仍需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尤其是针对危重症流感患者的治疗。

法维拉韦(又称法匹拉韦,favipiravir)作为一种具有全新抗病毒机制的药物,可诱导病毒产生致命突变,有效抑制病毒RNA的复制;该药物可广谱覆盖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其他RNA病毒,且在流感病毒中具有较低耐药性。

对于重症流感患者的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策略值得关注

对于重症流感患者,已发现联合应用不同靶点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可带来明显获益。国际权威媒体也曾指出,“Two Drugs Better Than One for Severe Influenza”,为突破重症流感治疗局限提供了的思路。因此,推荐对住院流感患者或者危重症流感患者,使用具有不同靶点机制的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法维拉韦与NAI奥司他韦联合使用显示出一定的协同抗病毒效果。体外研究显示,法维拉韦与奥司他韦联合用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增效作用,体内对感染甲型H1N1、H3N2流感病毒和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小鼠也具有增效作用。一项针对重症流感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相较于奥司他韦单药组,法维拉韦与奥司他韦联合用药组:①可显著加速流感病毒清除,2天即显效;②可明显提高第14天临床改善率(62.5% vs 42.2%;p=0.0247);③可明显降低院内肺炎感染率(22.5% vs 50.8%;p<0.001)④可有效改善重症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面对流感防控形势日益复杂的局面,分层诊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应用不同机制的抗病毒药物,或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当前的流感防控挑战。


王业明,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青委会主任委员,呼吸中心研究型病房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受邀担任WHO新冠蓝图计划专家成员,WHO流感临床研究报告起草人(rapporteu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子任务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发表SCI论著20余篇,NEJM(2篇)、Lancet (4篇),总他引超过2万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团体) 、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团体)、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团体)


邹晓辉,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中心副研究员,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呼吸中心呼吸实验研究部多组学平台负责人。芝加哥大学计算机学院,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计算环境生命科学研究所(CELS)博士后访问学者。国际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ISIRV)协会会员(Member),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呼吸共病研究与转化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研究方向为呼吸感染的分子诊断,呼吸道微生物组致病机制,以第一作者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Science Bulletin, 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