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孤立,家长别急!这4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被孤立,家长别急!这4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又到了开学季,很多家长也升级成为小学生或中学生的家长了。大家在关注孩子学习是否适应的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关注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否顺利交到朋友。成长中的孩子,对朋友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对学习好坏的重视。
心理小课堂
孩子在集体中生活,都希望周围的小伙伴能接纳自己,这不仅会让孩子有归属感,更能培养孩子自信和乐观的性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在集体中有可能出现不被接纳甚至是被孤立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相信每位家长都会非常焦虑。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一起应对呢?我们请到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心理老师董艳菊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分析交不到朋友的原因
孩子如果遇到了被“孤立”的情况,相信所有家长都会感到难过的同时又觉得特别气愤。那么,孩子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同伴孤立呢?
1、与众不同的孩子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看起来特别胖/瘦、或穿戴很特别的孩子,往往与团体中的主流审美标准不一致而受到孤立。另外,插班生被孤立的现象也比较常见。由于插班生是最后融入集体的那一个,往往会受到部分学生“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导致其受到排挤。
2、胆小、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
由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往往不擅长和人打交道,在被人取笑或被欺负后一般不会发起反抗,这也会造成一种“好欺负”的印象。而那些实施“欺负”行为的孩子往往觉得这种“忍气吞声”的样子很好玩,两种因素叠加,就使得胆小的孩子更易受到排挤。
3、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在群体中形成一些“潜规则”,即无论班集体中有谁犯了错都不能向老师或家长告密,其实在成人的世界里,背叛团体的人也会被唾弃或孤立。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对孩子的教育也会产生两难的感觉,因为界定何为正义的揭发,何为“打小报告”本身就很难判断。
4、争强好胜或脾气暴躁的孩子
适度的好胜不仅正常而且有益,但如果孩子过于好胜,一输就难过,甚至为了争第一而在团体中具有攻击行为或言论,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被小团体孤立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绩优异而形单影只的孩子并不少见。另外,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被人认为是具有“杀伤力”的,他们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不好惹,会使别人不敢接近,因此也容易形成被孤立的局面。
方法指引
大部分父母得知孩子在学校被“孤立”的消息后,都会感到很震惊和愤怒,随之而来的,要么是找老师去理论,要么是给孩子出各种应对的建议,当然,也有的父母会责怪孩子不能保护自己,这相当于孩子又被父母“欺负”了一遍,导致孩子在被孤立后不敢告诉父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被孤立的现象呢?
1、重视孩子的感受,耐心了解情况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跟同学有太多往来不是有更多时间学习了吗!甚至觉得这样更好。其实,在群体中被孤立是一种隐形冷暴力,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恐惧学校,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感受,耐心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而不是选择无视或指责孩子无能。
2、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我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指出,教师应当关注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者学习成绩等原因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
经过核实,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被孤立的现象,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对被孤立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在班级管理中带领学生创建平等、友善、团结的班集体,形成互助友爱的班风。
家长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在没搞清事实之前,不能一味指责学校失职,因为孤立他人这种行为本身就很隐蔽,并且不太容易界定,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目的之一也是了解情况,只有家校协作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
3、分析被孤立原因,探讨应对方法
如果孩子被孤立是由于爱打“小报告”,或是脾气暴躁易激惹,那么家长应该多从自家孩子身上找原因,教给孩子情绪管理的技巧,以及与同伴交往的技巧等。
如果孩子就是由于“好欺负”在学校遭到排挤,那么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的“靠山”,甚至可以在家庭里进行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大声制止实施欺负的人。
此外,家长也要深度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了解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避免造成心理创伤
如果被孤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孩子有可能会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来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比如通过自残、加入另外的暴力群体寻求认可或保护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被孤立的经历有可能演变为心理创伤,影响孩子人格的正常发展。
因此,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包括身体上是否有伤,还包括情绪是否稳定,睡眠是否正常等。
亲子活动
“我
的
心
情
日
记
”
给孩子准备一个日记本,让他记录一下在学校发生的事件,当他感到被孤立时,发生了什么?这时,他是如何处理或回应的,他的回应得到的反馈是什么。这样的心情日记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家长再通过这些记录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其他同学的不满或更大强度的欺负,接下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教给孩子不同的应对方式。心情日记的内容建议如下 :
- 我感到被孤立的时候是:
- 这时,我做出的回应是:
- 我与家人想到的更好解决方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