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大最新研究: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心理调节方法
广州医大最新研究: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心理调节方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外科最新研究发现,腹主动脉瘤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负面心理问题。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腹主动脉局部异常扩张,直径超过2.5厘米。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史的患者。
腹主动脉瘤的危险性在于其可能突然破裂,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据统计,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高达90%。此外,瘤体内形成的血栓可能脱落,引发远端动脉栓塞,导致脑梗死或肢体缺血等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需要重视心理调节?
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心血管健康,甚至增加手术风险。
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研究显示,腹主动脉瘤患者中,有高达60%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症状,40%的人有抑郁倾向。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专家建议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节。其中,冥想和瑜伽因其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而备受推荐。
冥想:让心灵找到宁静
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和放松来缓解压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患者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每天花10-20分钟进行冥想。具体步骤如下:
-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
- 深呼吸几次,感受气息的流动。
-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每一次吸气和呼气。
- 当杂念出现时,不要抗拒,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瑜伽:身心合一的修行
瑜伽结合了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法,不仅能改善身体状况,还能调节心理状态。对于腹主动脉瘤患者来说,选择一些温和的瑜伽动作,如猫牛式、婴儿式和山式,既能增强体质,又能缓解焦虑。
除了冥想和瑜伽,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节心理状态: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
-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
-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 专业心理咨询: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实用建议与案例分享
来自北京的张先生是一位腹主动脉瘤患者,他分享了自己的心理调节经验:“当我得知自己患有腹主动脉瘤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冥想和瑜伽。每天早上,我会花20分钟进行冥想,晚上则练习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几个月下来,我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另一位患者李女士则强调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当我感到焦虑时,我会和家人、朋友聊天,或者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到不再孤单,也更有信心面对疾病。”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心理调节,患者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正如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所指出的,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