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刺果在行动
丽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刺果在行动
近日,“丽江市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 青刺果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丽江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立新博士、植物医生研发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就青刺果溯源、研发、市场等话题展开讨论。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丽江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决心,更展现了青刺果这一珍贵植物资源的独特价值。
青刺果:高寒地带的生态瑰宝
青刺果(学名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 Royle)是一种生长在云南高寒地带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3400米的高山地区。其枝条带刺,叶片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花期在4-5月,果实成熟于8-9月,呈紫褐色或黑紫色。在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中,青刺果被誉为“健康的保护油”,其茎、叶、果、根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等领域。
保护行动:多方联动守护生态明珠
为保护这一珍贵的高山植物资源,丽江市启动了“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 青刺果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联合植物医生等企业共同推进。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研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青刺果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合理开发。
在具体措施方面,项目团队在青刺果的主要分布区建立了保护基地,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同时,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推广科学种植和采收方法,确保青刺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项目还注重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通过科普活动和媒体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青刺果的生态价值。
成效显著:生态与经济双赢
以宁蒗县为例,作为青刺果的重要产地,该县在项目支持下,不仅有效保护了青刺果资源,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宁蒗县青刺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年产量达500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青刺果的深加工产品如护肤品、食用油等已远销国内外市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青刺果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丽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丽江市将继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探索更多高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模式。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青刺果等特色资源的附加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丽江市通过青刺果项目的实施,不仅保护了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