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优化”和“处理”详解!后者坑人又坑钱,注意区分
翡翠的“优化”和“处理”详解!后者坑人又坑钱,注意区分
翡翠的优化和处理是市场上常见的翡翠“加工”方式,但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优化是对翡翠本身没有破坏,不改变其内部结构的;而处理则是通过破坏改变和不改变翡翠内部结构的两种不同手段,对翡翠进行处理,俗称“造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二者的区别以及具体的鉴别方法。
翡翠的优化方法
1. 加热处理(也叫“烧红”)
目的:模仿红翡的形成条件,让翡翠内部的铁离子氧化变色,浅淡的黄、红、褐等色转变成鲜艳的红,得到更艳丽的外观。
鉴别要点:外观上,天然红翡颜色浅,有深浅过渡,透明度好;加热处理的翡翠颜色深且均匀,失水发干。
2. 抛光上蜡
目的:翡翠抛光后,通常会打上一层薄薄的蜡,首先是让其表面更光滑,其次同保护膜般,能有效防止油污等外部污染物的侵入,和内部水分的流失。
鉴别要点:上蜡是翡翠加工的常见工序,合理范围内的处理不影响翡翠的光泽和结构。但严重浸蜡的翡翠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见蓝白色荧光表现。
翡翠的处理方法
1. 漂白充填(俗称B货)
目的:漂白是将翡翠放置在强酸中,通过改变其结构去除其中脏色杂质,增加透明度,提高种质;充填是在酸洗漂白的基础上做填充固结,使结构更稳定,或掩盖翡翠原有的裂隙。
鉴别要点:漂白填充的翡翠结构不清晰,晶体颗粒间的界线模糊;放大观察有明显的酸蚀网纹;呈蜡状、树脂状光泽;反光观察表面略微发黄,且随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黄。
2. 染色处理(俗称C货)
目的:通过染色剂的浸入,让翡翠获得更浓郁、鲜艳的颜色,甚至多种颜色同时出现。若充填时也加着色剂,则称为“B+C翡翠”。
鉴别要点:染色后的翡翠在润泽度和透明度上会比天然翡翠低,呈现雾感;放大镜观察颜色鲜艳不自然,没有色根,且集中在纹裂处并沿着纹裂分布,呈丝网状。
3. 覆膜处理
目的:在翡翠表面覆上一层有机膜,以改变、加深、均匀翡翠的颜色,让视觉效果更佳。俗称“套色翡翠”“穿衣翡翠”“镀膜翡翠”。
鉴别要点:覆膜翡翠外部呈蜡状光泽,有种朦胧感;表面摸上去发涩,不光滑;放大镜观察表皮有波纹,擦痕以及喷涂不均匀等细节问题;覆膜翡翠耐久性差,薄膜容易划伤,容易脱落。
4. 拼合处理
目的:为提升抵挡翡翠的档次,将两块或以上的翡翠黏合在一起,提高翡翠的颜色、种水等品质。
鉴别要点:拼合翡翠常见在密封的镶嵌款里;会有颜色不纯正,有裂纹,结合处有气泡等细节问题,选购时可以打开仔细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