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低血糖的诊断、预防和处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低血糖的诊断、预防和处理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在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了解低血糖的诊断标准、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3.9mmol/L。根据血糖水平和临床表现,低血糖可分为三级:
- 1级低血糖:血糖水平在3.9-3.0mmol/L
- 2级低血糖:血糖水平在2.8-2.5mmol/L
- 3级低血糖:血糖水平<2.5mmol/L,伴有意识和/或精神状态改变
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的症状可以分为自主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两大类:
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心慌、出汗、颤抖、饥饿感、焦虑、紧张、面色苍白等。
中枢神经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行为异常、抽搐、昏迷等。
低血糖的处理
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原则是迅速补充葡萄糖,纠正低血糖状态。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立即给予15-20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
- 葡萄糖片:3-4片(每片含葡萄糖4克)
- 果汁或含糖饮料:150-200毫升
- 糖果:5-6颗
- 蜂蜜或白糖:2-3勺
15分钟后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仍低于3.9mmol/L,重复上述步骤。
如果患者意识模糊或昏迷,不能经口进食,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或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0.5-1毫克。
对于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如果低血糖频繁发生,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低血糖的预防
预防低血糖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规律饮食和适量运动。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合理用药: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低血糖。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长时间空腹。如果进餐量减少,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适量运动:运动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应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运动时携带含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低血糖征兆。
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糖尿病病情和常用药物,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救助。
教育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特殊情况下的低血糖处理
夜间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预防措施包括晚餐后适量加餐,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夜间血糖。
运动相关低血糖:运动前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应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运动时携带含糖食物,运动后监测血糖,必要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老年患者低血糖: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应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设定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加强血糖监测。
儿童和青少年低血糖:儿童和青少年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应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设定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加强血糖监测。
结语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了解低血糖的诊断标准、症状和处理方法,掌握预防措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