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GBZ 128-2019:职业外照射防护新标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GBZ 128-2019:职业外照射防护新标准

引用
CSDN
11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cndes/article/details/139712746
2.
https://m.163.com/dy/article/IU7UD6EO05149LPQ.html
3.
http://dghb.dg.gov.cn/zsjg/dzswsjds/ztzl/qzlx/hddt/content/post_4293539.html
4.
http://www.dcfsjc.com/info/632561.html
5.
http://www.sjpm.org.cn/article/doi/10.19428/j.cnki.sjpm.2024.24310?viewType=HTML
6.
https://m.doc88.com/p-74780440291764.html
7.
https://m.11467.com/product/d9656033.htm
8.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4ec7c90ceb6f4f42937123e5fe82db6b
9.
https://www.xjkz.gov.cn/xjkz/c102172/201804/bae1b4f4e6844e7f9ade53757bf03dec.shtml
10.
http://www.zgfsws.com/EN/10.13491/j.issn.1004-714X.2024.06.008
11.
https://law.pharmnet.com.cn/news/detail_6812.html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GBZ 128-2019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这一标准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该标准不仅明确了监测的基本要求,还详细规定了监测周期、剂量计佩戴位置等具体操作规范,对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个人剂量监测。GBZ 128-2019标准规定,常规监测的周期应综合考虑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所受剂量的大小、剂量变化程度及剂量计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剂量计的正确佩戴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的关键。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对于全身受照不均匀的辐射场所,如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药物分装与注射等,建议采用双剂量计监测方法,外剂量计应佩戴在铅围裙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内剂量计佩戴在铅围裙内躯干上,且宜在身体可能受到较大照射的部位佩戴局部剂量计(如头箍剂量计、腕部剂量计、指环剂量计等)。

标准还明确了调查水平和剂量限值。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规定,对职业照射年有效剂量评价,即一年四个季度的监测结果之和,应符合剂量限值要求:职业人员连续5年平均每年不超过20mSv,其中任何一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年调查水平为有效剂量5mSv,单周期的调查水平为5mSv/(年监测周期数),一般为4。也就是说当一个季度的报告值超过调查水平(一般为5mSv/4=1.25mSv)时,会发放调查表,调查原因,从而提醒用人单位加强放射防护管理,保证职业人员的放射防护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监测结果的解读也非常重要。当监测结果小于MDL时,表明未监测到除天然本底辐射之外的职业照射。如果一份报告中很多人都是“<MDL”,或者一个人几个季度都是“<MDL”,这可能意味着两种情况:一是机房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工作场所辐射处于本底水平;二是部分人员可能未按规范佩戴剂量计,导致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还引入了名义剂量的概念。当工作人员佩戴的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其他原因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需要用其他方法赋予该剂量计应有的剂量估算值。

从实际监测数据来看,GBZ 128-2019标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2017-2023年期间,该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集体有效剂量为329.53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7mSv,个人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2mSv。不同年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以及不同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有效剂量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最低,为0.09mSv,低于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医疗机构。男性个人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低于女性,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中位数最高,为0.56mSv。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发布了多项新的放射性职业卫生标准,包括《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标准》《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标准》等。这些新标准将于2025年6月起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放射性职业卫生防护体系。

GBZ 128-2019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通过科学规范的监测手段,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性放射性危害,还能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并遵循这些新标准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降低辐射风险,还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