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秋诗词里的“仲秋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秋诗词里的“仲秋节”

引用
搜狐
7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7813557_121692947
2.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7%A7%8B%E8%8A%82/128234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C73EL40523F1IG.html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4/18/5971716_1131373908.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A7%8B%E8%8A%82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5/22/85033340_1138593346.shtml

“仲秋节”这个名字,道出了中秋节的独特之处。农历八月十五,恰好位于秋季的正中,因此得名“仲秋”。这个节日,承载着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对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在古代诗词中,中秋节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其中的代表作:

0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中秋夜景:月光如水洒在庭院,树上的乌鸦已经栖息,桂花在冷露中悄然绽放。诗人巧妙地将视觉、听觉和嗅觉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是点睛之笔,将个人的思乡之情扩展到普天之下,引发共鸣。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诗词:

0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把酒问青天”的豪迈,到“起舞弄清影”的洒脱,再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词中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这首词不仅描绘了中秋月色,更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的渴望。

除了诗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丰富多彩。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古人认为中秋之夜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满,象征着团圆、美满。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的思乡之情。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性食品,代表着团圆和丰收。明代内阁首辅夏言在《感皇恩其二·中秋日恭述》中写道:“今夕是中秋,朝来中使。宫醪玉馔传宣至。白煠羔羊,玉雪如双,月饼黄金似。”生动展现了宫廷中秋宴会的奢华与美味。

中秋节还有玩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清代诗人朱彝尊在《红娘子·袖薄吹香过》中写道:“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在中秋月圆之夜,院落里挂满了写着灯谜的灯笼,人们聚集在一起,猜灯笼上的谜语。

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赏桂花,并食用各种用桂花制作的食品,尤其是桂花酒和桂花糕点。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在《念奴娇·中秋对月》中写道:“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将人们中秋赏桂的景色描绘得非常诗意。

中秋节观潮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详细记载了中秋观潮的盛况:“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诚奋厥武。”生动地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奔腾向前的壮观景象。

江南地区有句俗语:“秋风起,蟹爪痒。”江南人中秋时节有食蟹的习惯,此时的螃蟹肉质鲜美、肥美多汁。蒸一笼新鲜的螃蟹,蘸上姜醋汁或者浸泡在花雕酒中,蟹肉的鲜美被完美地激发出来,唤起了游子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中秋食蟹的习俗还蕴含着“八方来财”、“全家富足”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现代月饼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创新元素,如冰皮月饼、水果月饼、火腿月饼、鲜肉月饼、巧克力月饼、榴莲月饼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各地还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中秋晚会、中秋诗会、中秋游园会、中秋亲子活动、中秋美食嘉年华等,这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丰富了节日的文化生活。

中秋节,这个古老的节日,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喜悦、对团圆的渴望。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不变。在这个月圆之夜,让我们一起品味诗词,感受文化,体会那份跨越千年的团圆之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