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手机病毒正悄悄盯上你的"钱袋子"
当心!手机病毒正悄悄盯上你的"钱袋子"
近日,网络安全公司Group-IB发布惊人报告:iPhone首次出现银行木马病毒,这种新型病毒不仅能窃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甚至还能盗取面部识别数据。这一发现打破了"苹果系统更安全"的固有认知,也再次敲响了手机安全的警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病毒已成为威胁个人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根据工信部通信保障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亿多手机上网用户面临移动安全威胁,每年由此产生的灰色收入高达10亿元。手机病毒不仅会破坏手机系统,更可能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个人隐私,导致财产损失。
手机病毒的危害:不仅仅是系统崩溃
手机病毒的危害远不止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那么简单。以近期曝光的几个典型病毒为例:
Chameleon恶意木马:伪装成谷歌Chrome浏览器等常用应用,安装后会在后台持续录制受害者屏幕,将相关隐私信息发送给黑客。
AMOS恶意木马:伪装成Safari或Chrome浏览器,一旦安装就会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户信息、密码等敏感数据。
BRATA恶意程序:不仅能窃取用户数据,还具备在作案后擦除设备所有数据的能力,堪称"毁灭级"威胁。
这些病毒不仅影响设备性能,更可能直接导致用户的财产损失。例如,杭州上城区网警破获的一起勒索病毒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优化木马程序,成功攻击某公司服务器,勒索价值14.3万元人民币的数字货币。
数据揭示:手机病毒无处不在
2024年上半年全国移动应用安全观测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移动应用安全大数据平台收录全国Android应用467万款,iOS应用308万款。在这些应用中,高达76.9%的应用存在高危风险漏洞,其中排名前三的漏洞是"Janus漏洞"、"截屏攻击风险"和"未移除有风险的WebView系统隐藏接口漏洞"。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涉及数据跨境传输的应用中,高达15.9%的应用存在疑似数据跨境传输行为,主要目的地包括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这些数据传输中,"个人常用设备信息"的传输占比最高,这无疑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何守护你的"钱袋子"?
面对如此严峻的手机安全形势,用户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以下是几个实用的安全防护建议:
选择安全的设备和应用:在选购手机时,优先考虑那些注重安全性的品牌和型号。对于应用程序,尽量选择官方渠道,避免侧载来源不明的软件。
及时更新系统:操作系统更新通常包含重要的安全补丁,及时更新可以有效防止被已知漏洞攻击。
谨慎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尽量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敏感操作,如网上银行交易。
使用复杂密码:避免使用简单的数字或键盘顺序作为密码,建议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
定期备份数据:重要数据定期备份可以防止因设备故障或病毒攻击导致的数据丢失。
安装安全软件:使用信誉良好的安全软件,如卡巴斯基等,可以有效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
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请求保持警惕,特别是涉及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时。
手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安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为自己和家人的"钱袋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