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心理学博士曹雪敏:用专业方法帮你走出失恋泥沼
复旦心理学博士曹雪敏:用专业方法帮你走出失恋泥沼
“我快三十岁,和当时的男友相恋多年、准备结婚,已经定好了酒店和婚纱拍摄。但就在结婚前夕,我发现对方出轨了,我分了手。而当时,我妈妈又被诊断出了肿瘤,才刚做完一场大手术。那段日子,我度过了现在想来都觉得后怕的几个月。”
这是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曹雪敏在她的新书《分手心理学》中,分享的一段亲身经历。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她决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写成书,帮助更多人走出情感困境。
作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曹雪敏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心理,尤其是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内在人格。同时,她也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领域。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让她深刻理解到,分手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打击,更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重建自我的契机。
在《分手心理学》中,曹雪敏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分手后人们面临的各种心理困境。她指出,很多人在分手后会陷入自我怀疑、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压抑。
书中提供了多种实用的心理学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理性面对分手,重建自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空椅子疗法”和“日记疗法”。
空椅子疗法源自心理学家莱斯利·格林伯格(Leslie Greenberg)的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EFT)。这种疗法通过让来访者与想象中的对话对象(如前任、父母等)进行对话,帮助他们表达和处理内心的情绪。具体操作时,来访者会坐在一把椅子上,想象对话对象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然后进行对话。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处理未解决的情感冲突,帮助人们释放内心的愤怒、悲伤或遗憾。
日记疗法则是一种通过书写来表达和整理情绪的方法。曹雪敏建议,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日记可以包括:
- 对分手事件的反思
- 当前的情绪状态
- 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
- 自我成长的记录
一位读者在豆瓣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记下你的感受可以帮助你用文字表达来排解情绪。这还是表达愤怒的健康方式!没人需要看到你的日记,所以你不需要担心它是否漂亮、工整、词藻优美。完成后,你甚至可以把它烧掉作为一个结束仪式。”
除了这些具体的疗法,曹雪敏还强调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她建议分手后的人们:
-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重拾旧爱好或尝试新活动
- 与信任的朋友和家人交流
-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一位读者在小红书上留言:“书里的内容换个场景的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这本书会不会,是个后验概率。就是说,你得知自己被煤气灯操控答案后,你才能接纳书的观点,找回自己的认知?”
另一位读者则表示:“这本书让我明白,对错没那么重要,你的感受,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这才重要。P175 176 想抱抱每一个,没有可靠父母好好爱童年的自己,所以只能自己强大,到反过来照顾他们的,小孩~ 辛苦了。 不要害怕,你们要先把自己爱好,别再‘装大人了’,你们可以不忍受不去修复烂摊子。”
曹雪敏在书中写道:“经历本身并不能让人获得经验和成长,对经历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有用的。”她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给处在相同困境里的人一些启发,更重要的是教给每个人自己造伞、撑伞的能力。因为人生的失意和意外总是猝不及防,但只要有重建的能力,我们就能把危机转化为人生的转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