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厂如何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木材加工厂如何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木材加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诸多职业健康风险。据统计,我国木材加工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其中不少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导致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保障木材加工厂员工的职业健康,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木材加工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等。
粉尘危害
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尘是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吸入木屑尘可导致尘肺病、过敏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木屑尘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眼部刺激等症状。
化学毒物危害
木材加工中使用的胶粘剂、涂料等化学品含有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苯可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甚至诱发白血病;甲醛则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致癌。
噪声和振动危害
木材加工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工人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永久性耳聋。振动则可能引起手臂振动病,表现为手指发麻、疼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职业危害,GBZ/T 287—2017《木材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提出了具体预防控制措施。
防尘措施
木屑除尘系统: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器,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
通风设备:在车间内设置全面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粉尘浓度。
湿式作业:在某些工序中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如水帘、水幕等,以减少粉尘飞扬。
防毒措施
使用低毒材料:选择低毒或无毒的胶粘剂、涂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加强通风:在喷漆、涂胶等作业场所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个人防护:为工人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噪声控制
隔音设备:对高噪声设备加装隔音罩,减少噪声传播。
合理布局:优化车间布局,将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并与作业区隔离。
减振措施:在设备基座加装减振垫,降低振动传递。
个人防护
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防护手套等,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企业实践案例
以现代木构建筑工业生产为例,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可以有效改善职业健康状况。
模块化集成建筑的优势
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MiC)将独立且具有结构性能的空间模块在场外生产,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改善现场安全:减少现场作业量,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质量控制:在工厂环境下生产,质量更易把控。
缩短工期:模块化生产可实现并行施工,加快项目进度。
减少建筑垃圾:标准化生产减少材料浪费。
减少现场劳动力: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完成,现场人员需求减少。
减少施工干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实践案例:奥地利阿默瓦尔德酒店
该酒店采用Timber-MiC(木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96个模块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仅用10天就完成安装。每个模块尺寸为4.50m×5.00m×3.00m,包括结构、设备、内饰甚至家具,实现了高度集成化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显著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了职业健康风险。
总结与展望
木材加工厂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备改进、工艺优化、环境监测和个人防护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GBZ/T 287—2017提供了全面的预防控制指南,为企业实施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和模块化生产的推广,木材加工行业有望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发展。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更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