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龙惊现辽北,辽阳古城展新颜
红山玉龙惊现辽北,辽阳古城展新颜
2024年9月,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出土了一件令人惊叹的文物——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红山文化玉龙。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红山文化玉器的记录,更进一步证实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红山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它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的宗教祭祀传统和玉器文化尤为突出。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猪龙、玉凤、玉勾云形器等,这些玉器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玉龙作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红山文化的祭祀遗址也颇具特色。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祭祀遗址之一,这里发现了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展现了红山文化复杂的宗教祭祀体系。这些发现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社会组织和精神文化,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辽阳古城:2300年的文化传承
如果说红山文化代表了辽宁地区的史前文明,那么辽阳古城则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辽阳,古称襄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置史长达2300多年,被誉为“东北之雄藩,国家之重镇”。
辽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燕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燕国太子丹在衍水(今太子河)畔策划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秦灭燕后,衍水被改称为太子河,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太子。此后,辽阳历经汉魏、隋唐、辽金、明清等朝代,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辽阳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辽阳北郊的汉魏壁画墓群由9座墓葬组成,再现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老文明。这些墓葬中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括饮食起居、宴饮庖厨、百戏乐舞、仪仗出行等,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中,《舞乐杂技(百戏)图》尤为精美,画中人物分列两旁,左右互娱,分别做旋盘、舞轮、反弓、倒立、扮兽等表演,乐师演奏琵琶、箫和鼓,场面热烈有序,形象逼真,如临其境,令人忘记时空的千年相隔。
辽阳冮官屯古窑是辽瓷的重要产地,初建于辽,兴盛于金,衰落于元,是辽代“五京七窑”之一。这里出土的瓷器率真粗犷、朴拙巧慧,既受中原汉族农耕文明影响,又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鲜明风格。
古城新貌: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辽阳正以创新方式传承历史文化。2024年12月31日,辽阳平胡楼长城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重现了明代古城“九边重镇”的历史风貌。平胡楼与辽阳白塔、广佑寺、襄园、青年湖、护城河串珠成线,与滨河步行街、襄平不夜城相得益彰,3D光影秀、音乐喷泉、国风市集、画舫游船精彩纷呈,成为辽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同时,辽阳充分利用其温泉资源,打造“温泉+”模式。弓长岭区作为中国温泉之城,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汤河温泉富含20余种有益微量元素,是优质高氡温泉。辽阳通过“温泉+旅游”“温泉+养生”“温泉+赛事”等多种模式,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
红山文化和辽阳古城,一北一南,一古一今,共同见证了辽宁地区的文明发展历程。从史前的玉龙到汉魏的壁画,从辽金的瓷器到现代的文旅融合,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从未中断。今天,当我们站在辽阳古城墙上,遥望太子河畔的现代都市,不禁感叹:文明的薪火,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