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正月十三祭关公:千年习俗与非遗瑰宝“添碟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正月十三祭关公:千年习俗与非遗瑰宝“添碟子”

引用
CSDN
9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2409_90014972/article/details/14553019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03SFA30552O26O.html
3.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210/47951523.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1SLPG50553A58X.html
5.
https://www.sohu.com/a/770529340_121793319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S8P7QB05565BD1.html
7.
https://www.sohu.com/a/759238921_121124722
8.
https://td.fyun.cc/detail/4c7927ac56fdbc1329bf79be962d6eb7174c5265.html
9.
http://news.shm.com.cn/2025-02/10/content_5427289.htm

正月十三,作为中国传统的“上灯日”,这一天有着丰富的节庆活动。其中,“祭关公”是一个重要的习俗,人们通过祭祀关公表达对忠诚与义气的崇敬,并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每年正月十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关公仪式,用独特的“添碟子”贡品向关公致敬。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习俗呢?

01

关公祭祀:千年的文化传承

正月十三是民间传说中关羽的生日,这一天祭拜关公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关公就已经被神化,成为民间信仰中的武财神。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装扮的关公进行祭拜:

  • 衙门中人拜红袍关公,象征忠诚与正义
  • 江湖中人拜绿袍关公,寓意兄弟情义
  • 商人拜金袍关公,祈求财源广进
  • 古时青楼行业则拜无袍关公,以求平安

这种分类祭拜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关公精神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02

“添碟子”:独特的非遗瑰宝

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正月十三祭关公的仪式尤为隆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添碟子”贡品。

“添碟子”,又称为“花碟”或“添碟籽”,是西安长安区曲镇、寺坡村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这一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清末,与当地关帝庙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据记载,最早在明朝初年,这里就建有关帝庙,关公作为“忠义楷模、仁通化身”,深受民众尊崇。

“添碟子”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主要采用粘、嵌、架、塑四道工序。选用各种豆子、小米、瓜子、杏仁等五谷杂粮作为原材料,用面粉和鸡蛋清混合制成的粘性剂进行固定。通过竹棍和木梁搭建亭台楼阁的框架,再将面塑的鸟兽虫鱼、人物等装饰其上,形成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贡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添碟子”还融入了丰富的故事性元素。早期作品多以“慈禧观花”“三娘教子”“天仙配”“唐僧取经”等传统故事为主题,后来又不断加入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

03

面临失传的非遗技艺

然而,这项凝聚着匠人智慧与心血的传统工艺,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老艺人介绍,随着岁月流逝和观念变迁,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掌握“添碟子”制作技艺的艺人已寥寥无几,且多已年事已高,这一非遗瑰宝的传承正陷入困境。

04

文化的延续与思考

关公祭祀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崇尚忠义的美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添碟子”这一独特的贡品形式,更是将这种文化内涵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让关公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