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1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图景的考古新发现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1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图景的考古新发现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河奎村,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群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更为研究古人类生活和演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跋山遗址群的考古工作始于2020年7月,因水库泄洪冲刷河道而偶然发现。遗址残存面积近1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达8米,保存了距今10万~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考古团队连续三年进行发掘,累计清理面积225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下文化层集中出土的8具古菱齿象下颌和部分骨牙角制品。特别是1件象牙质铲形器的发现,尤为罕见。该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智力发展水平。
通过对遗址地层的分析,考古学家完整揭示了距今10万~2万年的地层剖面,展现了古人类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更为研究现代人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
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完整构建起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时空框架,拓展了山东史前遗存的分布范围。遗址群中大多数遗址属于使用石英这种原料的石器技术传统,这种极具本土特色的石器技术在山东至少从距今10万年开始,一直发展到距今3万年前后。
跋山遗址和水泉峪遗址是遗址群中最为重要的两处遗址,二者完整保留了距今10万年至2万年的地层,几乎没有断层。这种连续的地层记录,为研究古人类在沂河上游区域的活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材料,同时也使构建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序列,论证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以及复原当时自然环境成为可能。
跋山遗址群的发现,为我们展现了10万年前古人类在沂河岸边的生活场景。他们不仅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掌握了狩猎大型动物的技能,展现了较高的生存智慧。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发展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跋山遗址群的发现还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的连续文化堆积,展现了无间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这不仅展示了本地区人类的连续发展历史,更直接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东亚古人类灭绝的推论,清楚地展示了中国与东亚早期人类与文化持续演化发展的特点。
综上所述,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人类生活和演化的重要线索。它不仅填补了考古学上的空白,更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中国在人类演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全球人类起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