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山东两大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 & 鲁国故城
打卡山东两大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 & 鲁国故城
近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发布《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超6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其中,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曲阜的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城子崖:中国考古学的发源地
城子崖遗址,作为中国考古学家独立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的发源记忆。这片土地见证了东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汇集了龙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城、周代城“三城叠压”的独特景观,遗址遗存主要包括城垣、城门、城壕等,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3年始建,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分为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预留区、博物馆展示区、滨河遗址风貌区、陶艺展示区、考古体验中心、农耕区八个功能区。其中,城子崖博物馆作为山东省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后李(西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和场景。
近年来,城子崖遗址公园每年吸引约15万游客和研学团体前来打卡。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遗址,公园与省内一流建筑施工团队合作,打造集文物保护、科普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展馆。同时,公园还推出了系列研学活动和体验项目,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鲁国故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鲁国故城位于曲阜城北东部,是周朝至汉代鲁国的都城,总面积约10.45平方千米。作为从西周初到战国乃至当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城市规划建设范例,鲁国故城在全国范围内都属罕见。
自2011年以来,考古工作围绕鲁国故城宫城、外城展开,累计考古勘探22.4万平方米、发掘7000平方米,出土上千件重要器物,初步厘清了鲁国故城内外城的时代及性质,以及鲁国故城的历史性变迁。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2年启动建设,以“一轴三环五重点”的规划思路,建设以中轴线为核心,围绕城垣、外城壕、内城壕进行规划,突出了周公庙宫殿区、9 号古道路、南东门、舞雩台、望父台等重点区域。目前,遗址公园已形成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场所。
从遗址到公园:让文物活起来
城子崖和鲁国故城两大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平台。通过科学保护和活态展示,这些古老的遗址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对于游客来说,参观这两个遗址公园不仅能领略到史前文明的神秘魅力,还能感受到周代至汉代的儒家文化精髓。公园内丰富的研学活动和体验项目,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互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未来,随着更多保护展示项目的推进,城子崖和鲁国故城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