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产能告急:汽车电子芯片荒何时了?
台积电产能告急:汽车电子芯片荒何时了?
台积电产能告急:汽车电子芯片荒何时了?
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能压力。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报告,尽管台积电2024年营收有望增长22%,但其成熟制程(28/22nm及以上)的产能利用率复苏缓慢,预计这一状况将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
这场芯片短缺危机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下半年,当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加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汽车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奥迪、大众、福特、戴姆勒、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因芯片短缺而减产,部分工厂甚至被迫停工。
汽车芯片短缺:从全球到中国
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不仅影响了传统汽车制造商,也波及了新兴的电动汽车企业。据统计,2024年全球汽车产量因芯片短缺而减少了数百万辆。在中国,这一问题同样严峻。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虽然已提升至10%,但高端芯片仍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7纳米及更高制程芯片的量产能力仍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风险。2024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将140余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限制清单。这一举措迫使中国加速芯片国产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将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
应对之道:从车企到台积电
面对芯片短缺挑战,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特斯拉通过优化芯片应用和重新设计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功能集成化,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福特则采取多元化供应链策略,与全球43家半导体公司合作,确保供应链多样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正在积极扩产以应对市场需求。2024年,台积电预计新建7座工厂,包括三座先进的晶圆厂、两座封装厂,以及两座海外生产基地。2025年,其全球建厂计划更加雄心勃勃,海内外新建与在建项目总数预计将突破10个大关。其中,台湾将承担7个项目的建设与扩建任务,涵盖了尖端制程晶圆厂与先进封装厂。
未来展望:本土化趋势与长期挑战
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推动芯片制造本土化。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通过财政激励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在美国本土建设新的半导体制造设施。中国也在加速布局本土芯片产业链,从芯片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国产化率。
尽管台积电等制造商正在积极扩产,但由于设备限制和生产周期长等因素,预计短期内芯片短缺问题难以完全缓解。这场危机不仅考验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促使全球重新思考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和战略。对于台积电和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平衡地缘政治风险,将是未来几年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