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徽宗时期官僚体系揭秘:《清平乐》背后的历史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徽宗时期官僚体系揭秘:《清平乐》背后的历史真相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1049071_121483056
2.
https://www.yicai.com/news/102001695.html
3.
https://www.sohu.com/a/827463148_121463306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6160
5.
https://36kr.com/p/2685281629310851
6.
https://www.zjskw.gov.cn/art/2024/4/28/art_1229614965_57643.html
7.
https://m.qidian.com/ask/qiqnjgtzftu
8.
https://m.qidian.com/ask/qtuenenrhiq
9.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26958
10.
http://edp.his.pku.edu.cn/xwgg/382405.htm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AE%8B
12.
https://td.fyun.cc/detail/b7d8628016cd18ebd04b9fbe67dfdca7582018b9.html

《清平乐》这部热播剧以北宋仁宗朝为背景,展现了复杂的官僚体系和独特的政治文化。然而,剧中的描绘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宋徽宗时期官僚体系远比剧情更为复杂和深刻。

01

官僚体系的结构与运行

“寄禄官”制度:冗官问题的根源

宋徽宗时期的官僚体系,最引人注目的是“寄禄官”制度。这一制度在元丰改制前后的变化,反映了北宋官僚体系的复杂性。

元丰改制前,正一品的职官包括太师、太傅、太保等,从一品则有枢密使、太子太师等。改制后,寄禄官阶与散官阶合并,原本代表职事官名称的职能与差遣合并,同时裁撤相关部门,归并入新的职能部门。

这种制度下,官员的头衔往往多达数种:功臣号、官、差遣、贴职、散官职、勋、爵等。其中,“官”用于定品位、计俸禄,无实际职事,即寄禄官;差遣是临时委任的职务名,即事务官代替职事官;贴职是内外差遣所带荣衔,也计俸禄;散官职决定官员章服;勋通常为虚衔,无职事和俸禄。

这种复杂的官制导致了严重的冗官问题。官员们往往身兼数职,却只履行部分职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这种现象在宋徽宗时期尤为突出,成为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

监察体系:多轨制与多元化

宋代的监察制度在历史上独树一帜,不仅完善了自隋唐以来的“一台三院”监察网络,还把监察官和言谏官合二为一,广泛推行台谏制度、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在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制度建立上体现出了多轨制和多元化的倾向,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制衡的监督体系。

在地方,监察体系由监司、走马承受和通判等组成。在路(相当于省)这个层级,政务设监司,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组成:一个是转运使司,宋人把它叫做漕司;另一个是提点刑狱司,宋人把它叫做宪司;还有提举常平司,宋人把它叫做仓司。三司分别管理财赋、司法与救济、水利等事务,但同时又负责监督这一路的州县官员。在军队管理方面设有帅司,就是安抚使司,既是驻扎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同时负有监察军队的职能。

然而,这种看似严密的监察体系,实际上也存在诸多问题。监察官员的任命和罢免最终受制于君权,容易沦为党争的工具。例如,秦桧专政时期,台谏官就完全沦落为他诬陷政敌的打手,出现了监察特务化的倾向。

02

政治文化的复杂性

政治开明与文化包容

宋徽宗时期的政治文化,体现了宋朝一贯的开明与包容。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各方势力的尊重和宽容。

例如,宋朝的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这种文武分权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尊重和信任。其次,宋朝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良性互动。

宋朝的皇帝中,以宽容著称的皇帝有多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宽厚的政策,对待臣子和百姓都非常仁慈。在处理政务时,他倾向于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尽量避免严厉的惩罚。

此外,宋朝的经济繁荣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军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种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使得宋朝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党争与宫廷政治的暗流

然而,这种表面的开明与包容之下,暗藏着复杂的党争和宫廷政治。宋朝的党争政治,很多叙述都将其归于书生清谈误国、文官拉帮结派。但实际上,党争背后总是牵扯到宫廷政治。

例如,宋仁宗以真宗唯一子嗣继位后,早先困扰几个皇帝的储子夺嫡问题,演变为后妃生育问题。同时,仁宗朝开启皇太后政治,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哲宗孟皇后,都以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干预立储,爆发帝后矛盾。在此过程中,官员们的各种诉求都需要依附于有资格争夺皇权的宫廷派系,所以宫廷政治在深度影响前朝政治。

03

《清平乐》中的官僚体系

《清平乐》以北宋仁宗朝为背景,展现了复杂的官僚体系和独特的政治文化。然而,剧中的描绘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宋徽宗时期官僚体系远比剧情更为复杂和深刻。

剧中的官僚体系展现了宋代官僚体系的复杂性,但与历史真相相比,仍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剧中对宫廷政治的描绘相对温和,而实际上,宋朝的宫廷政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

通过对比《清平乐》中的官僚体系与历史真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徽宗时期的官僚体系和政治文化。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历史剧与真实历史的差异,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宋徽宗时期的官僚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既有严密的监察体系,又存在严重的冗官问题。同时,徽宗朝的政治文化体现了开明与包容,但也暗藏着党争和宫廷政治的复杂性。通过了解这些真实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平乐》中的剧情设定和人物关系,也能更深入地认识这段历史的真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