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舟山带鱼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为舟山带鱼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舟山,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海岛城市,素来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达的渔业产业闻名。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舟山带鱼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智能捕捞到先进加工,再到创新保鲜技术,一系列科技突破正在为这座海岛城市的传统渔业插上科技翅膀。
产业现状:产量产值双增长
据统计,2023年舟山市普陀区水产品总产量达969900吨,同比增长3.6%,总产值959512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带鱼作为舟山渔业的重要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智能捕捞提升效率与品质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开发的先进捕捞设备,实现了精准捕捞,不仅减少了对带鱼的损伤,还提高了捕捞效率。智能化的加工生产线确保了带鱼在捕捞后的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创新保鲜技术延长货架期
针对带鱼保鲜这一关键环节,浙江大学研发了一种复合保鲜方法。该方法结合天然保鲜剂和微冻低温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降低鱼片温度。天然保鲜剂由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溶菌酶和水组成,通过精确配比,确保带鱼在贮藏期间保持最佳状态。采用微冻方法贮藏的产品不仅保证了产品细胞的完整性,还能保持其原有的色泽、鲜度、风味,极大地延长了其货架期,当贮藏至25天时仍然很新鲜。
科技暂养保障鲜活运输
为了解决带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问题,研究中心开发了科技暂养技术。通过优化运输环境和条件,确保带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和产品质量。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带鱼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新鲜的带鱼产品。
市场反馈:供需两旺
据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近期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其中,小带鱼批发价格虽有小幅下降,但大带鱼在农贸市场的价格表现坚挺,显示出消费者对高品质带鱼的持续需求。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科技创新为舟山带鱼产业带来了显著效益,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水产养殖占比过低(仅占总产量5%),养殖技术推进缺乏持续性,以及如何平衡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等。未来,舟山需要在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养殖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捕捞与养殖的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正为舟山带鱼产业插上科技翅膀,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舟山带鱼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