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疫情期间,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引用
9
来源
1.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symptoms-causes/syc-20479963
2.
http://zhqkyx.net/article/id/7811fbee-ac5f-4dc8-914f-8c1fc9cbf2de?viewType=HTML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8909
4.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38970
5.
http://www.tj3zx.cn/jkkp/hzjy/index.shtml
6.
https://www.ndcpa.gov.cn/
7.
https://bestpractice.bmj.com/topics/zh-cn/1071
8.
https://www.omronhealthcare.com.cn/about/news/234.html
9.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igh-blood-pressure/in-depth/high-blood-pressure/art-20047889
疫情期间,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就医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但有些情况是不能拖延的。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 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
- 伴随严重症状:
-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高血压脑病表现
- 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心脏问题
- 少尿、蛋白尿等急性肾功能损害
- 神经系统异常如偏瘫、失语等脑血管意外征兆
此外,如果患者在血压显著升高的同时伴有以下疾病,也需紧急处理:
- 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 主动脉夹层
- 高血压脑病
居家期间如何正确监测血压?
- 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或腕式、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 首次测量时,左右手都要测,之后选择读数较高的一侧手臂。
- 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
- 每次测量2-3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
- 建议早晚各测一次,早上在起床后1小时内,晚上在晚饭后、睡觉前。
疫情期间就医注意事项
- 提前预约:尽量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减少在医院的等待时间。
- 做好防护:出门前戴好口罩,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
- 保持距离:在医院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密集处。
- 如实告知: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以及是否接触过新冠感染者。
- 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更要重视病情监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不要因为担心疫情而延误治疗。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合理安排就医,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热门推荐
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指南:五大要点助你远离火灾隐患
协和医生说|药物临床试验知多少:知情同意篇
详解矩阵计算中的逆与伪逆,以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作用
近地铁,月租1500元,水电均为民用!重庆国企收购的商品房,拿出来出租了
了解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环境中的升力、阻力和俯仰
调查:选择定居地,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住房是首要考虑因素
期权套利的原理和策略是什么?套利交易的风险和收益如何平衡?
学生票购票攻略来了,暑假回家前必看
新合同很简单:法律视角下的合同简化与效率提升
一般纳税人商品编码查询教程
究竟什么是舆情?深入解析及其重要性
各年龄段男人的营养之道
真“会打扮”的中年女人:衣服不花,搭配不复杂,惊艳了时光
关系型数据库如何组织
贵州务川"风动石":一人可摇动的万斤巨石,揭秘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如何保证web服务上手机号安全
无锡多区域规划调整全面解读
天梁星在各宫 天梁入十二宫之意义
交通罚款缴纳指南:现场处理、线上办理及申诉流程详解
全球数据泄露事件分析: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与海洋法:科技革新推动全球海洋治理
Type-C接口的崛起与挑战:多功能应用下的用户指南
15岁是否可以进行洗牙?关于青少年洗牙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低温恒温水浴的原理、操作与维护指南
如何确保学术研究问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及实践
一个光伏电站是怎么设计的?全设计流程及方法分享
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哪个比较好?相同价格下还是它比较好
东汉末年只献破敌之策的鬼才,民间说他若不死,诸葛亮都不想出山
牙齿坏了一半里面都空了怎么办?如何应对?看不同症状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