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预防和急性期发作怎么吃?营养师分享9大要点和食物嘌呤红绿灯
痛风预防和急性期发作怎么吃?营养师分享9大要点和食物嘌呤红绿灯
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是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之一。发作时通常在半夜或一大早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那么,痛风患者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和缓解症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痛风的诱因
痛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及停经后女性,主要原因是血中尿酸过高,长期积累导致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肌腱或软组织等处,引发红肿热痛等症状。虽然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导致痛风,但以下因素可能诱发急性痛风:
- 体内组织快速分解:外伤、感染、出血、药物使用、饥饿、快速减肥或放射线治疗等,都会增加体内尿酸浓度。
- 饮酒:酒精代谢产物与尿酸竞争肾脏排泄,大量饮酒会导致尿酸不易排出。
- 暴饮暴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同时高脂饮食会减慢尿酸排泄速度。
预防痛风的饮食建议
根据《台湾痛风与高尿酸血症2016诊治指引》,痛风一旦发生,复发率非常高,一年内复发率超过60%,两年内复发率近90%。因此,高危人群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控制诱发因素。
1. 维持标准体重及腰围
肥胖是痛风的高危因素,但快速减重反而可能因细胞大量分解而增加尿酸含量。建议每月减重1-2公斤,并配合适度有氧运动。
2.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每天建议的水量计算公式为"体重(kg)×30-35",例如70公斤成人每天至少需要2100-2450毫升水。保持充足水分有助于尿酸排泄,预防尿路结石。
3. 限制酒精和含果糖饮料
研究显示,每天饮用355毫升啤酒会增加49%的痛风风险,每天饮用44毫升烈酒会增加15%的痛风风险。因此,痛风患者应避免含果糖饮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和烈酒。
4. 减少动物性高嘌呤食物
海产品、内脏和红肉等高嘌呤食物应减少摄入。海参和海蜇皮嘌呤含量较低,可以适量食用。
5. 豆制品可以适量食用
研究表明,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并不高,对血中尿酸影响不大,临床上很少发现豆制品引起痛风发作。
急性期的饮食原则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同时需要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 大量饮水
每天建议饮用3000毫升水,帮助尿酸代谢。可以适量饮用茶和咖啡增加水分摄入。
2. 控制蛋白质摄入
每餐摄入量控制在一掌心内,男性每日6份,女性每日4份。急性期应优先选择蛋类和乳制品,避免摄入肉汁、肉汤等高嘌呤食物。
3. 减少油炸和高脂食物
过多脂肪会抑制尿酸排泄,建议采用蒸、煮、烤等低油烹饪方式。
4. 选择低嘌呤食物
急性期应只食用低嘌呤的"绿灯"食物,非急性期可以适量食用"黄灯"食物,高嘌呤的"红灯"食物则应尽量避免。
Heho营养师提醒,虽然饮食对尿酸的影响有限,但可能是诱发痛风的关键因素。高危人群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中做好预防,以免痛风发作时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