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申遗成功背后:千年海港的传奇故事
泉州申遗成功背后:千年海港的传奇故事
2021年7月25日,一个值得泉州人民铭记的日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成功不仅为泉州增添了一张世界级的“金名片”,更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座千年古城在世界海洋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
泉州: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
10至14世纪,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贸易政策,迅速崛起为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泉州港“梯航万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船只。北宋时期,泉州知州陈偁奏请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
泉州市舶司:见证千年海上贸易繁华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中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相当于古代的海关,负责管理海外贸易、征收关税等事务。2019年,考古专家在原泉州人民电器厂院内发掘出宋元时期的院落遗存,出土了脊兽、花卉纹瓦当、文字砖等建筑构件,证实了此处即为泉州市舶司遗址。
郑和下西洋:泉州港的辉煌时刻
提到海上丝绸之路,不得不提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地区。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多次从泉州出发,泉州港见证了这段辉煌的航海历史。
名人荟萃:泉州海上贸易的见证者
除了郑和,还有许多历史名人与泉州的海上贸易有着密切联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描述了泉州港的繁华景象,称其为“东方第一大港”。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等地,其著作《岛夷志略》记录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为研究泉州海上贸易提供了宝贵资料。
申遗成功:泉州海洋贸易文化的传承
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不仅是对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肯定,更是对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地位的认可。如今的泉州港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继续在世界海洋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泉州的海洋贸易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港口,泉州始终在世界海洋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泉州申遗成功,不仅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价值,更为泉州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