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度假区: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
昆明滇池度假区: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
昆明滇池度假区正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打造"鸥遇春城"观鸥季、"奔来"文化IP、"大渔金三线"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努力将滇池旅游黄金岸线打造成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示范。
“我与海鸥四十年”主题墙绘
大观公园内的“奔来书屋”
海晏村成为昆明市最佳观日落景点
"鸥遇春城":打造观鸥季现象级IP
冬日暖阳下,海埂公园翩飞的海鸥与"我与海鸥四十年"主题墙绘相得益彰,人鸥和谐共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傍晚时分,海晏村码头橙红色的落日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落下,一场绝美落日让人叹为观止……位于滇池之滨、背靠西山睡美人,坐拥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的滇池度假区在今年冬天,通过开展"鸥遇春城"观鸥季系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共同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本土漫画家、滇池文化大使李昆武创作的"我与海鸥四十年"主题墙绘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这组墙绘分为"百年桉树在海埂""我迎海鸥四十年、滇池度假今又聚""滇池的呼唤、遥远的飞翔"3个板块,生动描绘了海埂公园里市民和游客喂海鸥、观海鸥的日常动态。
在海埂大坝观景路和迎海路交叉口,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滇池旅游体验馆暨海鸥邮局购买各式各样的海鸥特色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并加盖"昆明红嘴鸥"宣传戳。这里也是"滇池旅游体验馆—昆明机场城市候机驿站"所在地,可为过境免签旅客和来自海内外的所有观鸥游客提供城市候机、签证办理、O2O免税购物、滇池文创体验以及机场至海埂大坝的接驳巴士服务等全新融合式旅游新体验。
"奔来"IP:提升滇池文化气质
滇池度假区管委会围绕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文化这篇文章"的部署要求,以成立奔来书院为抓手,着力构建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的重要旅游文化空间,丰富环滇池旅游的文化含量,积极推动环滇池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今年4月1日,在滇池度假区管委会牵头下,奔来书院在大观公园楼外楼正式挂牌成立,致力于打造成昆明最美读书地。目前,滇池度假区以环滇池区域为重点,已经打造了大观公园近华浦、海晏湾、石城村、观音山等8个奔来书屋。走进书屋,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书屋一角还有冰箱贴、瓦猫抱枕、环保布袋、书签、拓印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展示区。
依托"奔来"IP,滇池度假区又推出云南本土咖啡品牌——奔爱咖啡,目前已经入驻大观公园、海晏村、云南民族村可及杂志图书馆,积极推动环滇池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大渔金三线":享受滇池慢时光
周末时光,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的海晏村,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漫步到滇池边,找个格调不错的特色小店坐下,大家一起围炉煮茶,感受慢生活的惬意。待黄昏时分,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村头临滇池的大堤,看点点金光细碎地洒在水面上,邂逅一场绝美日落。
海晏村只是滇池东岸"大渔金三线"上的一个村庄。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内保存有石龙寺、萧大中故居、萧氏宅院、关圣宫、西寨门、吕祖阁等众多文物及历史建筑。
近年来,随着海晏村成为滇池边最美日落"打卡地",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游客的涌入也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民宿、美食、咖啡、艺术创作空间等新型业态落地,赋予闲置老屋新价值,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经济业态,村民有了更多发展出路,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
在美食、咖啡、艺术创作空间等业态的基础上,大渔街道与晟澋文旅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合作,在海晏村引进eVTOL(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并在今年国庆期间举行载人首飞活动,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管委会+公司":驱动构建大文旅新生态圈
一系列全新IP以及滇池沿岸乡村的打造,向游客展现出滇池度假区大文旅新生态圈的全新活力与生机。这背后,是滇池度假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找准发展定位、加强总体策划、注重系统推进的成果。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滇池度假区实现旅游花费300.79亿元,同比增长45.11%;接待游客224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94%。下一步,滇池度假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的安排部署,在聚焦文旅产业转型、梳理整合资源要素、高位策划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攻坚突破,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有文化内涵、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不断打响滇池旅游黄金线品牌。
(本文原文来自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