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祖慧能:什么是法身、报身、化身。什么是:一体三身自性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祖慧能:什么是法身、报身、化身。什么是:一体三身自性佛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696946117353835

在佛教教义中,“法身、报身、化身”是理解佛性的三个重要概念。本文将通过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来解读这三个概念,并探讨禅宗对“三身佛”的独特理解。

什么是法身、报身、化身?
简单来说!法身!就是我们留给别人的印象。报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化身!现实生活中类似自己的那个人。
法身、报身、化身是佛教中关于佛的三身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佛的不同存在形式和功能。

法身!是指佛陀在大涅槃时的真实体性,与真如同体,与万法合一。法身是无形的,没有生灭,是一切佛功德的来源。法身是一切法的本性,法界同体,没有形象,但却是所有佛功德的根源。
报身!是指佛陀由于过去的志愿和经历不同,成佛的时间、因缘、度众的情形也有所差异的实际佛陀。
化身!是指佛陀为了方便度化众生,以神通力变现的各种生命形式。化身是佛陀以各种生命形式显现,活佛就是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来教化众生。化身缘着众生显现,应众生的福报不同而生灭。
法身无形无相,是佛的内在本质;报身是有形的佛身,是佛的内在功德圆满的显现;化身是有形的佛身,根据众生的福报不同而显现不同的形象。
法身是报身和化身的基础,报身和化身都是法身的显现。
佛学本不难学,只是被一些名词术语包装后,理论上虽看似完善,却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禅宗六祖慧能对此也有阐释。
下面!请看原文: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大白话解读如下:
善知识!既然已经皈依三宝了,那就要从此专心学佛。现在!我就告诉你们“一体三身自性佛”。让你们见到这个“一体三身自性佛”的样子。这样!你们也就更了解自己了。
传统皈依三宝一般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禅宗的皈依并非如此,而是皈依自己的“一体三身自性佛”。
大家都跟随我一起说:我将我的身体皈依“清净法身佛”、我将我的身体皈依“圆满报身佛”、我将我的身体皈依“千百亿化身佛”。
色身!也就是我们的身体。
将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意思是皈依我们清净的心。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佛。
将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意思是皈依我们“圆满的一生”。让我们的一生圆满,而不是得过且过的一时圆满。因此!我们要有一生圆满的决心与信心。
将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意思是让我们的德行影响世世代代的人。世世代代的人都受到我的恩惠,如同我活在他们中间。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的“千百亿化身佛”,就是我们的影响力。我们的善行犹如光明一样,永远普照大地照亮世人前行。
善知识!色身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就好像舍宅(家),不可言归。既然色身是舍宅(家),那我们该往何处皈依呢?
我们要皈依的“一体三身自性佛”,就在我们的心中。人人都有心(心智、智商),却都被心里的各种想法、念头所迷惑,看不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所以!很多人都向外求佛,皈依外在的佛、法、僧,却不见自己的“一体三身自性佛”。
现在!你们听说了吧!人人都有如来佛性,都可以成佛。我们为何要向外求佛、法、僧呢?所以!我们要皈依自己的“一体三身自性佛”。
此“一体三身自性佛”,从自性(心)中生,并非从外面求得。

从以上解读中可以看出:禅宗六祖慧能强调“要向内求”,寻找自己的“一体三身自性佛”。
五祖弘忍说:不入本心,学佛无益。
我们要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认识心与身体、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修行。若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难题,便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或者!我们在禅修时,寻找到平息内心的方法,也就等于找到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难题的方法。

不能自度,度众生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说!无论是通过静坐禅修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实修,都必须具备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能力。逃避、回避现实生活而去禅修,同样需要平息内心的疑惑,而不是压抑内心的疑惑,更不能滥用空性理论将问题压抑下去不让其出现。
内心的疑惑不解决,你永远不能成佛。
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难题,你不能运用佛学思想解决之,而且还不违背世俗中通行法则你都永远不能成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