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耀龙电力:百年电站见证中国水电发展史
云南耀龙电力:百年电站见证中国水电发展史
在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史上,有一座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它就是始建于1910年的石龙坝水电站。这座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水电站,不仅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也是云南耀龙电力公司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步与发展。
艰难起步:中国水电事业的发源地
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处于滇池唯一的出水口——螳螂川上。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自然落差达30多米,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10年,在时任云南省劝业道道台刘永祚、云南省总商会会长王鸿图等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商办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水电事业的开端。
电站建设初期,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从德国引进了两台各为180千瓦的立式水轮发电机组。1912年4月,石龙坝水电站正式发电,开启了中国水电事业的新篇章。
技术创新:就地取材的中国智慧
在建设过程中,石龙坝水电站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创新精神。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建设者们就地取材,用大理石磨制配电盘,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材料短缺的问题,还成为了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创新精神,为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经沧桑:抗战时期的电力保障
石龙坝水电站在其百年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电站虽然多次遭受日军轰炸,但工人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电,为抗战大后方的工业生产、学校教学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电力保障。1938年,公司聘请了金龙章为经理兼工程师,结束了石龙坝水电站聘用外国人为工程师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水电技术的自主发展。
持续贡献:百年的电力供应
令人惊叹的是,石龙坝水电站的大部分设备至今仍在使用,百年前的发电机组设备仍在正常运转发电。据统计,截至2024年,这座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0亿千瓦时。除了电力供应,电站还承担着调节滇池水位、防洪抗旱以及灌溉沿途数十万亩农田的重要任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遗产: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如今的石龙坝水电站,不仅是仍在运行的发电站,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工业博物馆。电站完整保存了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各个时期的发电车间、办公楼古建筑群、护厂炮楼,以及抗战时期日军轰炸电厂留下的弹坑遗址等历史遗迹。2023年,石龙坝水电站入选国家工业遗产,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打卡地。
云南耀龙电力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水电企业之一,以石龙坝水电站为起点,开启了中国水电事业的百年征程。从最初的180千瓦机组到如今的现代化水电网络,从单一的发电功能到综合水利枢纽,云南耀龙电力不仅见证了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开创精神和历史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工业文明的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