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四好农村路+共同缔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阳新“四好农村路+共同缔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幕阜山北麓,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湖之县”美誉。近年来,阳新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阳新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310公里,其中“四好农村路”12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这些道路不仅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以枫林镇为例,该镇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2021年,枫林镇荣获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同时,该镇还发展了1000亩油茶、40亩杨桃等特色产业,带动20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共同缔造”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阳新县在乡村振兴中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在湖田村,村民们积极参与“党员示范路”建设,主动拆除危房,为道路建设贡献力量。如今的湖田村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景区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岗位,真正实现了“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在杨桥村,村民们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决策,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在沿冲村,村民们通过楹联创作和展示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庄文化内涵。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阳新县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创新驱动,通过产业融合、文化传承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融合方面,阳新县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农村公路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例如,枫林镇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成为全省研学教育基地。
在文化传承方面,阳新县注重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例如,沿冲村以楹联文化为载体,展现独特的人文历史,2023年被评为湖北省楹联文化村。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阳新县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和数字乡村建设。例如,通过智慧交通平台,实现农村公路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养护,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经验启示: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阳新县的乡村振兴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政策引领: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形成政策合力。
群众参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产业融合: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阳新县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政策引领、群众参与、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阳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证明,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真正实现“要想富,先修路”的目标。而“共同缔造”理念的融入,更是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未来,阳新县将继续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