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脑血管病高发,这些预防措施请收好
秋冬季节脑血管病高发,这些预防措施请收好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悄然上升。据统计,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季高41%,气温每下降1°C,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1.6%。因此,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为什么秋冬季节脑血管病高发?
秋冬季节脑血管病高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气温变化:随着气温下降,人体血管会收缩,血压容易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当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更为明显,血压变化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空气干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气压变化:秋季气压常常不稳定,高气压和低气压交替出现。气压升高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气压降低时,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可能受到影响。
风速变化:大风天气会使人体体表散热加快,导致血管收缩。风中的灰尘、花粉等过敏原也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谁是高危人群?
秋冬季节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49岁以上中老年人:数据显示,过了49岁之后,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率就会开始攀升。全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的人。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压力大、睡眠不足者:长期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如何有效预防?
针对秋冬季节脑血管病的预防,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暖: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血管剧烈收缩。外出时要穿戴足够的保暖衣物,尽量避开寒冷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进食反式脂肪,控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避免清晨和大风天气。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睡眠6-8小时。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定期检查: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服药。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避免烟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导致血脂异常。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但通过科学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秋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