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鲁迅的“吠影吠声”看当代网络从众现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鲁迅的“吠影吠声”看当代网络从众现象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9771510_120886047
2.
https://www.woshipm.com/user-research/6059958.html
3.
https://www.pconline.com.cn/focus/1775/17751508.html
4.
http://www.luxunmuseum.com.cn/cx/content.php?bt=%E8%87%B4&id=3812&tid=2
5.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biz_id=1034&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58072685355468800!!wm_id=b0e939b3901b4c548e3f6f473310cb8d
6.
https://m.qidian.com/chapter/1031613705/685041412/
7.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vI8Jk
8.
https://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1124/t_1161280.html
9.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202235575&knowledgeId=134040248&_from_=&rtag=
10.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006

鲁迅曾在《书信集·致杨霁云》中写道:“叭儿们何尝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又何尝想到民族,只要一吠有骨头吃,便吠影吠声了。”这句话揭示了盲目随声附和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网络时代,这种“吠影吠声”的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

01

网络时代的“吠影吠声”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立即涌现出大量相似的评论,人们纷纷使用相同的网络用语、表情包,甚至人肉搜索、网络暴力也随之而来。这种现象,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吠影吠声”的现代版。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这些“烂梗”往往缺乏内涵,甚至包含低俗、暴力的内容,却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影响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种从众心理,制造虚假信息、谣言,甚至进行网络诈骗。例如,某品牌使用低劣生产材料引发群情恐慌和激愤;“瑞士卷怎么分”掀起网民对“婚姻”的反思与讨伐;两车主“斗气”又引发“键盘侠”一番“对战”……这些事件背后,往往有网络推手和平台算法的影子,他们通过制造争议、挑起对立来获取流量和利益。

02

从众心理的深层剖析

为什么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容易陷入“吠影吠声”的困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心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协作,但当它被恶意利用时,就会成为滋生盲目跟风的温床。

从群体因素来看,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凝聚力的强弱都会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在社交媒体上,一个热点话题往往能迅速聚集大量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使得个体更容易放弃独立思考,转而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

从个人因素来看,智力水平、自信心、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容易从众。那些缺乏自信、容易受暗示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吠影吠声”的一员。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弱点,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谣言,甚至进行网络诈骗。

从刺激因素来看,当面对模糊不清的信息时,人们更容易从众。在互联网上,信息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为从众心理提供了土壤。许多未经证实的消息、带有偏见的观点,在网络上被快速传播,导致真相被掩盖,理性被边缘化。

03

如何突破“吠影吠声”的困境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首先,需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需要规范平台算法,打击网络推手等不良行为。平台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避免过度追求流量而忽视内容质量。同时,对于那些恶意制造谣言、挑起对立的账号,应该坚决予以打击。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被网络舆论所左右。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多一分理性思考,少一分盲目跟风,才能避免成为“吠影吠声”的一员。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各种“吠影吠声”所迷惑,才能真正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