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遗推荐:阴阳八盘掌的养生奥秘
河北省非遗推荐:阴阳八盘掌的养生奥秘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的阴阳八盘掌不仅是一门古老的武术技艺,更是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通过练习阴阳八盘掌,可以达到身心平衡、气血调和的效果,有效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然而,这门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断代的风险,急需更多人关注与学习。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一起探索这一古老拳法的养生奥秘?
历史渊源:从八卦掌到阴阳八盘掌
阴阳八盘掌与八卦掌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中国武术大辞典》记载,八卦掌是一种拳术或套路名称,历史上曾有多种称谓,包括“转掌”“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阴阳八卦掌”等。关于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
- 一种观点认为八卦掌由八卦拳易名而来
- 另一种观点认为八卦掌由阴阳八盘掌易名而来
- 还有说法认为八卦掌创始于张三丰
然而,根据康戈武教授的研究,这些说法均缺乏确凿证据。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八卦掌的雏形“转掌”由董海川所创。董海川自幼习武,游历吴越巴蜀,受浙江东南部道士“转天尊”修行方式的启发,将掌法与转圆圈相结合,创立了转掌。转掌有八式,分别为:八卦掌起式、阴阳鱼掌、柔球掌、下沉掌、猴形掌、指天划地掌、抱月掌、太极掌。
养生原理:八大桩功的奥秘
阴阳八盘掌的养生效果主要通过其独特的八大桩功来实现。这些桩功不仅是武术训练的基础,更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八大桩功包括:
- 夹(夹马桩):主要练习全身整劲,培育丹田内功,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 推(推山桩):主要练习腰力与掌的侧推力。
- 缠(缠身桩):主要练习腰力,打通带脉。
- 拧(拧穿桩):练习全身的滚钻争裹之力。
- 掖(下掖桩):打开髋关节,增加灵活性和全身协调性。
- 拍(双拍桩):练习双掌的横拍发力。
- 翻(翻身桩):练腰身的拧翻,有开通肝经、理气的作用。
- 提(提筋桩):激发足少阴经脉,使肾精得固,从而充养全身经脉。
这些桩功通过调节气息、疏通经络来达到养生目的。例如,夹马桩要求“脚趾抓地,膝扣腿夹,腹提裆沉,臀敛背圆”,通过这些动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八卦掌的练习能提高身体机能,延年益寿。
传承困境:文化瑰宝亟待保护
尽管阴阳八盘掌具有显著的养生效果和文化价值,但其传承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对传统武术的兴趣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真正的功夫需要长期练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当代人追求快速见效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社会上存在多个八卦掌流派,如尹派、程派、马派等,但真正掌握其精髓的人越来越少。一些老一辈的武术家虽然仍在努力传授技艺,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例如,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李子鸣师傅虽然培养了众多弟子,但随着他的离世,传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保护与传承:文化瑰宝的未来之路
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八盘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记忆。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养生方式和生活哲学。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其文化价值和养生效果的认识
-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课程,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
- 支持和鼓励武术家收徒传艺,确保技艺传承
-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数字化保存
阴阳八盘掌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其养生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关注并传承这门古老的武术技艺,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