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欺诈性销售商品房行为解析:认定标准与法律后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欺诈性销售商品房行为解析:认定标准与法律后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6law.cn/laws/2426384.aspx

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欺诈性销售商品房的具体行为、欺诈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后果,帮助您在购房过程中提高警惕,维护自身权益。

欺诈性销售商品房的主要行为

  1. 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 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 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 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 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 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

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出现以上几种情况的,并且开发商是故意或明知的,购房者可以以开发商作出欺诈行为为由而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要求其双倍赔付。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欺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欺诈行为的存在
  2. 欺诈行为应为一方当事人所实施
  3. 欺诈行为对合同的订立具有决定性作用

欺诈的构成虚具备以下要件:

  1. 必须有欺诈的故意。此为认定欺诈的主观要件。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状态。
  2. 须有欺诈行为。此为认定欺诈的客观要件。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 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

因此,在购买商品房时不能只听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首先自己要实地去考察,自己多方面对比,然后在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订购,不要听销售人说已经卖了多少了就生怕自己买不到好的楼层似的,就迫不及待的订了,这样后续出了问题后悔的就是自己了。

温馨提示:并不是每种情况都是客观一致的,一个同类型的答案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85%法律风险。但真正的解决方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复杂的情况下,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针对性解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