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州螺蛳粉到襄阳牛肉面:一碗地方小吃的产业蝶变之路
从柳州螺蛳粉到襄阳牛肉面:一碗地方小吃的产业蝶变之路
柳州螺蛳粉,这碗发源于广西柳州街头的小吃,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其成功经验,为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襄阳牛肉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柳州螺蛳粉的成功密码
柳州螺蛳粉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工业化布局:从最初的街边小吃到如今的自动化生产线,螺蛳粉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统计,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已入驻投产企业49家,日产突破300万袋。
标准化建设:柳州市先后出台了20多项方案和政策,用产业链的思维从原材料种养、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扶持政策。2022年11月,全国首部米粉类产业发展法规《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
品牌化道路: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柳州螺蛳粉不仅在国内市场走红,还远销全球约28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柳州螺蛳粉出口量同比增长19.4%,出口货值同比增长38.2%。
产业链完善:螺蛳粉产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典范。据统计,2023年,柳州市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达到138家,原材料配套企业163家,全产业链规上(限上)企业共9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1家。
襄阳牛肉面的产业现状
襄阳牛肉面,作为襄阳市的特色美食,近年来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襄阳市经营“襄阳牛肉面”的市场主体近7000家,已培育形成从面条、牛肉、豆腐、豆芽等生产加工到电商配送的牛肉面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60亿元,全产业务工人员3万余人,劳务纯收入总额26亿元。
为推动襄阳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襄阳市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襄阳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原料保障工程、企业培育工程、宣传推广工程、品牌市场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和标准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其中,标准建设工程将统一原料生产标准、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包装标准,建设标准化体系、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和强化法治保障。
对比与启示
对比柳州螺蛳粉,襄阳牛肉面在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的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完善程度上仍存在差距。柳州螺蛳粉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实现从地方小吃到产业的跨越,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提升襄阳牛肉面的品牌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品牌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和完善襄阳牛肉面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拓展国内外市场:利用直播带货、网红推广等营销方式,扩大线上销售份额。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深化文化赋能:挖掘襄阳牛肉面的文化内涵,开发相关旅游资源。通过文化故事讲述,增强品牌吸引力。
未来展望
随着襄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襄阳牛肉面有望复制柳州螺蛳粉的成功模式。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这碗承载着襄阳味道的牛肉面,必将香飘更远,为更多食客带来美味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