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与中山大学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珠海高新区与中山大学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近日,珠海高新区与中山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高新区设备技术共享平台”。该平台链接了多所高校的创新资源,上线前沿实验室和技术设备,吸引了多个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通过这种深度合作,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大市场”,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与高校之间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双向赋能。
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
珠海高新区作为珠海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实现47.84亿元,同比增长25.51%。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体系,涌现出全志科技、炬芯科技、英诺赛科等业界知名企业。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5年耕耘结硕果
今年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5周年。经过25年的发展,珠海校区已成为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区。校区现有1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间本科教学实验室,7377台套本科实验设备,各类体育场馆总面积6.7万平方米,音乐厅面积超1万平方米。
产学研合作:从对接到落地
2024年6月,由中山大学、珠海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与广东中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产学研对接活动在珠海校区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20位教授专家以及华为珠海创新中心、珠海金山软件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代表共计80余人参会。在交流对接环节,企业代表提出包括水产养殖监测系统相关算法升级、大数据模型技术难题攻克等10余项技术需求,部分企业代表与教授进行了一对一精准交流,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合作成效: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科研成果正在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软件工程学院在物联网、区块链、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云计算、智能终端、数字金融、软件可靠性等领域产出数十项科技成果及数百项发明专利。人工智能学院在智能感知、智能探测、智能计算、智能学习、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领域开展交叉学科融合和前沿技术探索工作,重点展示了“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协同控制”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未来展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珠海高新区与中山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通过持续深化合作,双方有望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有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更能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珠海高新区与中山大学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