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惠山古镇,感受岁月静好
漫步惠山古镇,感受岁月静好
漫步惠山古镇,感受岁月静好
提到江南古镇,你可能会想到周庄、乌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今天要为你介绍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古镇——江苏无锡的惠山古镇。这里不仅免门票,还曾是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必去之地。
一座活着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梁溪区,背靠惠山,面朝大运河,宛如一幅水墨画。这里自古就是风景佳绝、钟灵毓秀之地,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抵锡必游之处,乾隆帝曾亲笔题字“惟惠山幽雅闲静”。这里历史古迹众多,被誉为集中展示江南吴地文化的“露天历史博物馆”。现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祠堂及遗址共100余处,时间跨度自唐代(公元8世纪)~民国(1949年)约1200余年,涵盖着十大类共22种祠堂类型的完整系列,包括七十个不同姓氏的祭祀人物,形成了沿河、临街、近泉、靠山密集的祠堂分布群落。在这些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祠堂约50余座。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的硬山式为主,粉墙黛瓦、不重雕镂、质朴无华,也有一些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砖木结构。祠堂建筑的年代以明、清及民国各时期为主体。
2006年5月惠山镇祠堂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惠山古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惠山古迹区内祠堂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惠山古镇内留耕草堂、顾可久祠、王恩绶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濂溪祠(清)、薛中丞祠(清)、倪云林祠(清)、张文贞祠(1917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墙灰瓦间,不仅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祠堂群,更是汇集了惠山泥人、锡绣、留青竹刻等诸多非遗项目,惠山油酥饼、古镇豆腐花等各色传统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乾隆皇帝的江南私藏地
寄畅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寄畅园,又名风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地处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面积15亩。寄畅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1988年1月13日,寄畅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1988年1月13日,寄畅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寄畅园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河路2号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
所处时代:明清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08:00-17:3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3-0093-3-041
历史沿革
元朝时,园址为两间僧舍,名“南隐”“沤寓”。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金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重修寄畅园,“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凿池、叠山,改园名称“凤谷山庄”。
清康熙初年,秦燿曾孙秦德藻改筑寄畅园,延请造园名家张涟及其侄掇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
清雍正年间,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因受宫廷斗争株连入狱,寄畅园被没官,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
清乾隆元年(1736年),秦道然第三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上《陈情表》,秦道然获释,寄畅园被发还,由秦德藻二房孙秦瑞熙斥资白银3000两,照旧营构重修。
清乾隆十一年,秦氏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寄畅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
清咸丰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
1952年,秦氏后裔将寄畅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保护性修复,将原贞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一组小巧庭院。重修九狮图石,重建嘉树堂、梅亭、邻梵阁、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寄畅园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
建筑格局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总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南北长,东西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凤谷行窝,秉礼堂及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清药,涵碧亭,七星桥,清响,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幻石,郁盘及观景廊、凌虚阁、先月榭及廊、卧云堂、美人石、镜池、介如峰刻石及碑亭、邻梵阁等28景、碑刻244方组成。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融入自然。将园外景色借入园中,园内池水引惠山之泉,采用本地的黄石叠砌假山,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增加了园景的深度。
寄畅园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所占的比重较少,园景以山水为主,加之树木茂盛,布置得宜
天下第二泉: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二”
天下第二泉指的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脚下的惠山泉。
惠山有九龙十三泉,二泉最负盛名。此泉的开凿约在唐大历末年,原名惠山泉。据唐代常州刺史独孤及在《惠山寺新泉记》中记载:“吴西神山足,山下多泉。无锡令敬澄字源深,以割鸡之余,考古按图,茸而筑之”。
据唐朝张又新《煎茶水记》称,茶圣陆羽曾品定天下二十种煮茶用水,以惠山泉为第二,故又名“陆子泉”。
宋高宗赵构,曾饮泉于此,筑亭于泉上,名“二泉亭”,题称“源头活水”。
后朝宋元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天下第二泉”刻于泉亭上。
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表面涨力大,满杯隆起数毫米而不溢,水色透明,甘冽可口。中池方形,水质较差。下池最大,长方形,凿于宋代,池壁有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杨离雕刻的石螭首,泉水由螭口流入方池。池前有太湖石数块,叠成观音立鳌鱼象,世称观音石,左为龙女,右为善才。石下镌有四言铭文,落款“蕙岩”,乃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于清乾隆年间移到此处。方池北面墙上“天下第二泉”大字,是清朝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字迹苍劲古朴。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将天下第二泉的名气推广到了全世界。
古祠堂群:家族荣耀的见证
惠山古镇的古祠堂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108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沿着古运河惠山浜、横街、直街市井分布,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组合成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古代祠堂群落,建筑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目前祠堂建筑中多数作为居民住所,占区内居住总面积的71%。
在这些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祠堂约50余座,局部改建的祠堂约40余座,尚有可靠的经古代祠堂图等资料查证的10余处重要的祠堂遗址。
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的硬山式为主,粉墙黛瓦、不重雕镂、质朴无华,也有一些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砖木结构。祠堂建筑的年代以明、清及民国各时期为主体。
舌尖上的江南记忆
说到惠山古镇,不得不提这里的美食。清晨,古镇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街道上,一碗热腾腾的惠山豆腐花最能唤醒你的味蕾,嫩滑入口,配上特制的酱料,简直美味无比。还有小笼包,皮薄馅多,轻轻一咬,汤汁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这可是江南早餐的明星选手。油酥饼则是外皮酥脆、内里香软,无论是甜的还是咸的,都非常适合在你逛累了的时候来上一口,补充能量。桂花糖藕则是秋天的限定美食,甜蜜的滋味仿佛能将整个秋天都含在嘴里,那份香甜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手工艺人的匠心传承
惠山古镇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手工艺人的匠心传承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惠山泥人,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的街道上,你可以找到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造型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特别推荐王南仙工作室,这里的作品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虽然价格不菲,但考虑到其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佳品。
实用攻略
交通指南
- 地铁:4号线直达“惠山古镇”站,6号口出。
- 公交:711路区间/98路/76路/75路/216路到“龙光路(古华山路)”站。
- 自驾:导航“惠山古镇地下停车场”,节假日人多,建议提前预约。
门票信息
- 历史文化街区:免费开放。
- 文物古迹区+锡惠公园:联票70元,建议提前网上预约。
- 博物馆联票:50元,包含中国泥人博物馆、髹金漆博物馆等。
最佳游览时间
- 建议错峰出行:避开节假日和周末,工作日人少体验更佳。
- 建议游览时长:1天,早上8点开园,下午4点停止入园。
推荐路线
- 上午:历史文化街区(秦园街、绣嶂街、上下河塘)→寄畅园→惠山寺→天下第二泉
- 中午:在古镇内品尝当地美食,推荐夏家边大馄饨、秦园惠山豆腐花等。
- 下午:锡惠名胜区(吟苑、中国杜鹃园、阿炳墓)→山林保护区
- 晚上:夜游古镇,欣赏灯光秀,体验古镇夜生活的独特魅力。
惠山古镇没有喧嚣的商业化气息,却如同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如果你想逃离都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和古朴,那么惠山古镇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道风景,都在等着你来倾听和探索。下次有机会,不妨来惠山古镇走走看看,感受这份低调却深沉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