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元节:佛教如何融入中国传统鬼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元节:佛教如何融入中国传统鬼节?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5%83%E8%8A%82%EF%BC%88%E6%BD%AE%E4%BA%BA%E7%9B%82%E5%85%B0%E8%83%9C%E4%BC%9A%EF%BC%89/50807119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8%97%8F%E7%AF%80/753224
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308/30/WS64ef006ca3109d7585e4b888.html
4.
https://www.sohu.com/a/413996887_99934530
5.
http://www.lst.gov.cn/lst/minshu/201508/0e743d40ec4a4c0db455fbed7e7b8923.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82%E8%98%AD%E7%AF%80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82%E8%98%AD%E7%9B%86%E6%9C%83
8.
https://www.gov.cn/node_13949/content_803098.ht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5%83%E7%AF%80%E8%88%87%E7%9B%82%E8%98%AD%E7%9B%86%E7%AF%80
10.
https://www.sass.org.cn/2022/0812/c1201a461223/page.htm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节”或“七月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相信阴曹地府的大门打开,鬼魂得以回到人间接受祭祀。佛教文化通过盂兰盆法会和地藏菩萨的故事,在中元节期间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鬼魂信仰。佛教徒会在这一天举行法会,超度亡灵并报答父母恩德,使得这个原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更多宗教和孝道的意义。

01

盂兰盆会的起源与发展

盂兰盆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538年(梁武帝时期)。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设斋供佛及僧,求其灭罪增福。这是中国较早的盂兰盆会,此后这个仪式遂在民间普遍流传。

宋元时期(960—1368年),盂兰盆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据嘉庆《澄海县志》记载,“各寺僧建盂兰盆会诵经,至晚营斋于焰口施食,放水灯照冥”。此时潮汕地区的盂兰胜会,已由孝道转变到祭鬼层面。

到了清代,盂兰胜会被赋予了祭祖的功能。康熙《饶平县志》记载:“中元节,道经谓地官赦罪。盛具时物,祀祖先,亦晋新意。”清代中叶,潮汕地区通过善堂、村社及寺庙的组织举办盂兰胜会,自此,盂兰胜会形成两大主题——祭祀孤魂祖先和慈善济贫。

02

地藏菩萨信仰与中元节的结合

地藏菩萨在农历七月三十(或廿九)涅槃得道,其“度尽众生,方证菩提”的誓愿与中元节超度亡灵的主旨相契合。地藏菩萨最初学佛时,身为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发心:“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求证佛身。但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佛塔寺,大兴供养”。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见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

地藏菩萨的这种孝道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元节期间,各地寺庙会举行地藏法会,诵读《地藏经》,超度亡灵。民间也会在这一天祭祀地藏菩萨,祈求其庇佑家人平安。

03

佛教仪式在中元节的具体表现

中元节期间,佛教徒会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盂兰盆会。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尊者为了救度母亲,向佛陀请教方法。佛陀告诉他,要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准备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通过僧众的功德回向,可以救度七世父母及现世父母的厄难。

除了盂兰盆会,中元节期间还会举行诵经、放焰口、放河灯等仪式。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记载,放焰口仪式可以救度饿鬼道众生,使其得到食物和解脱。放河灯则源于《佛说施灯功德经》,通过灯光照亮黑暗,象征智慧破除无明。

04

现代传承: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是中元节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传承之一。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香港潮籍人士约一百二十多万。旅居香港潮人思乡念祖之心深切,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中元节,举办盂兰胜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整个香港较隆重及大规模的民俗活动。盂兰胜会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包括烧街衣、盂兰节忌讳、盂兰节神功戏、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竞投等内容。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每年从农历七月初一起举行,直至七月底止。七月十五的主题以祭祖祀先、超度亡灵为主,其主要节俗有秋尝荐新、放焰口、放河灯、普度等活动。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主要进行两大祭祀活动:一是寺观、里社或街区作盂兰盆会。每逢七月十五,社区便有社会贤达礼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亡灵,设坛作醮,祀无主孤魂,为公祭。二是以家户为单元祭祀先祖,供奉如仪,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为私祭。其大致仪式为:酹酒三巡,表示祖先饮宴;然后阖家团坐,共.进晚餐;天黑之后,人们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个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水饭,烧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的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参观。盂兰胜会期间,许多商号纷纷慷慨解囊,捐赠资金、粮油和艺术品,力促胜会圆满。盛会结束,举行拍卖“福物”活动。所谓福物,皆为供于神案上祭祀神灵之物,包括金银饰品、玉石陶器、花木盆景和食品酒类等。

活动地点设在公园、广场或球场等宽阔的地方。全港分成几十个街坊会场举行,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
每年七月,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在香港牛头角区举办三场,分别由海陆丰人、潮州人、其他族群举办。三场盂兰胜会中,由海陆丰人举办的名为“牛头角区工商联谊会坊众盂兰胜会”、潮州人举办的名为“牛头角区潮侨街坊盂兰胜会”,其他族群的盂兰胜会名称不详。其中,潮州人与海陆丰人的盂兰胜会地点相同,位于牛头角下邨的八号球场,会期分别为农历七月初四至初六与农历七月十七至十九;由其他族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会期为农历七月二十四当日,地点在佐敦公园。从时间上说,三场盂兰胜会的会期相互错开,分别位于七月的上、中、下三旬。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仪式发生的顺序包括:1、农历七月十七的迎神、启坛(“庆土”与“退百煞”)、接子孙、挂榜、开光(大士爷及城隍爷);2、农历七月十八的早朝、午朝(超度祖先)、恭迎圣驾、跑灵火、祭小幽(施米)、还子孙;3、农历七月十九的走五土、午贡、祭大幽、派筹派米、化大士爷、送

05

结语

佛教文化与中元节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通过盂兰盆会和地藏菩萨信仰,佛教不仅丰富了中元节的内涵,更将其提升为一个弘扬孝道、超度亡灵的重要节日。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适应性,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