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探秘
承德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探秘
在河北省承德市的狮子沟北侧,矗立着一座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宏伟建筑——普陀宗乘之庙。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教寺庙,不仅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更是汉藏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仿布达拉宫的宏伟布局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依山势而建,层次分明。从山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孔石桥和藏式山门。山门之上,清式城楼与藏式盲窗巧妙结合,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穿过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立着三座石碑,分别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载了寺庙的兴建背景以及土尔扈特部归顺的历史。碑亭后的五塔门高十余米,上有五座喇嘛塔,象征着佛教五大元素和五大教派。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琉璃牌坊。牌坊为三间四柱七楼形制,斗拱飞檐,流光溢彩。中楼前额镌刻乾隆御题“普门应现”,意为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牌坊两侧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呈现出西藏布达拉宫山前的布局特征。
主体建筑:大红台与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是高达43米的大红台。红台基座为18米高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25米高的红台。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部分安置宝瓶,上插铁旗。
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部分安置宝瓶,上插铁旗。
万法归一殿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殿内原本供奉着5178尊各类佛像,以及9939件佛龛、佛塔等供法器和陈设品。虽然历经沧桑,许多文物已经遗失,但其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建筑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见证与文化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见证了清代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寺内的碑文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见证。
此外,寺庙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例如,大红台围栏上的琉璃吉祥八宝,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八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实用旅游指南
普陀宗乘之庙的开放时间为:
- 4月1日-10月31日:08:00-17:30
-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08:30-17:00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
交通:可从承德市区乘坐公交车或打车前往,周边有多家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
游览建议:
- 最佳游览时间为春秋季节,天气凉爽,景色宜人。
- 建议预留2-3小时参观时间,仔细欣赏建筑细节。
- 可以请导游讲解,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 注意尊重宗教场所,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触摸文物。
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其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是了解清代历史和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这里都是值得一游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