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B-29轰炸机在朝鲜战场上的兴衰之路
揭秘B-29轰炸机在朝鲜战场上的兴衰之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B-29轰炸机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使得B-29几乎成了战略轰炸机的代名词。但仅仅过了5年时间,曾经号称天下无敌的B-29就在朝鲜战场遭遇重大挫败。不仅被连续击落,还促使美国空军将所有螺旋桨轰炸机提前退役。那么B-29当年如何能够在日本列岛上空扬威,又是什么新技术的诞生让其迅速被淘汰呢。
为轰炸日本而专门研制,充满高科技的超级轰炸机
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世界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大功率星型发动机,全金属蒙皮,无线电通信设备,先进瞄准器等新装备爆发式问世。意味着各国空军终于可能拥有,真正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重型轰炸机。波音作为美国老牌飞机生产商,于1937年研制成功了B-17轰炸机。该机刚一诞生,立即成为了其他国家研制轰炸机的参考对象。同时也奠定了波音公司,美军战略轰炸机专业户的地位。
B-17轰炸机
以B-17的航程和载弹量,放在欧洲国家已经是顶级的存在。可美国东西都有浩瀚的大洋,对轰炸机航程的要求更加苛刻。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更是促使美国陆军航空兵需要一款,未来可以向日本本土扔炸弹的超级轰炸机。为此波音公司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机长30米,翼展超过43米,起飞重量超过60吨的新型B-29轰炸机。
然而要驱动如此巨大的战机升空,B-17所用的1200马力发动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波音只能期待莱特公司早日研发成功输出,功率2200马力的R3350型发动机。1942年9月21日,第一架B-29原型机终于一飞冲天,可转年2月第二架原型机就在机场坠毁。一时间B-29的可行性遭到了美国各界的强烈质疑,连副总统杜鲁门都亲自过问此事。事后调查才发现由于波音公司催得过紧,莱特公司被迫交付了还没有完成全部测试的R3350发动机。
经过改进后,第三架B-29于1943年6月升空,终于达到了军方要求的指标。和已经大量服役的B-17相比,B-29不但将航程从2980千米提升到5663千米,最大载弹量由5.4吨提升到9吨。而且B-29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架使用增压座舱的轰炸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B-29的机组人员可以身着常服。而不像B-17或其它轰炸机飞行员那样,需要穿着电热飞行服,带着氧气面罩。同时B-29还安装了世界上第一款,遥控机枪塔防御系统。机枪手不再亲手操纵机枪射击敌机,而是用类似游戏手柄的装置,遥控一座或多座炮塔向敌机射击。
B-29的机枪手座位
早期实战运用效果不佳,李梅将其变成灭日神机
当B-29还处在研发阶段时,美军就一口气订购了9000架该机用于对日本进行远程轰炸。但在1944年6月,唯一可以轰炸日本的盟军机场,只能选择在中国成都。可在实际运用中美军发现,不但B-29需要从印度飞到成都。就连所需要的一切地面维护设备,燃油和炸弹都需要先从印度空运到成都,导致成都基地的B-29出动频率偏低。况且B-29从成都起飞能够攻击的最有价值目标,不过是位于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最后B-29从成都轰炸日本本土,会遭到日机的多次拦截,难免会出现战损。
投弹的B-29
当时苏联和日本尚未宣战,所以不可能借助苏联远东空军基地轰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且即使将B-29部署在那里,也只能轰炸日本北部地区。直到1944年8月,美军完全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美工程部队立刻在关岛和提尼安岛上构筑巨型机场,B-29机队于1944年10月进驻这两个新基地。1944年11月24日,美军派出88架B-29第一次飞到东京上空。
可日军早就料到美军会空袭东京,很快起飞了战斗机进行拦截。无奈双方航空技术的差距,让日本飞行员感到深深的绝望。由于B-29的飞行高度高达8000米以上,只适合低空缠斗的日军战机,飞到此高度变得非常笨拙。而这一批B-29到达东京时,又恰好得到了高空气流助力。其相对地面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日军战机。导致升空的日机迎头拦截失败后,就再也追不上B-29了。
日军战机拦截B-29
可惜B-29接下来多次轰炸东京,削弱日本工业产能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而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飞行员不惜主动撞击B-29,使其承受了越来越大的损失。直到柯蒂斯·李梅接任指挥官,才决定改变之前的轰炸战术。1945年3月19日夜李梅命令,334架B-29拆掉所有自卫用的机枪和防弹钢板。携带1665吨燃烧弹,利用夜色掩护飞到东京上空。果然日本空军的夜战能力几乎为零,东京大量木质建筑物又成为了美军燃烧弹绝佳的攻击目标。在当天的空袭中,东京1/4的街区被毁。8万多人葬身火海,近百万人无家可归。
尝到了甜头的李梅决定,连续对日本发动火攻。到当年7月B-29累计向日本本土大城市,投掷了约15万吨燃烧弹。导致近千万日本人被迫疏散到乡村,日本军工生产因此瘫痪。而恰在此时美军秘密进行的“曼哈顿工程,”也终于造出了可实战使用的原子弹。于是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B-29轰炸机先后向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核武器实战。而当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于当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投降书时。400架B-29轰炸机飞过东京湾上空,让一代人对美国强大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B-29投掷“小男孩”原子弹
朝鲜战争初期耀武扬威,遭遇米格-15开始受到挑战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B-29具备核打击能力,才使美国陆军航空兵于1947年成为独立的美国空军。可二战的胜利,却让B-29迅速失宠。首先美国空军实际只购买了3970架该机,不到预定计划的一半。而且二战结束后美国也开始大规模裁军,美国空军将B-29规模迅速缩减到1790架。
谁也没想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部署在日本冲绳的B-29会成为第一批参战的美军战机。在弱小的朝鲜空军面前,B-29又找回了自己在东京上空横行无忌的威风。当美军航母舰载战斗机,将朝鲜空军仅有的少量螺旋桨战斗机消灭后。B-29就在朝鲜北部疯狂投弹,将平壤等城市全部摧毁。
米格-15战斗机
可得意忘形的美军丝毫没有考虑到,其将战火烧过38线会引发中国出兵。更没有想到中国出兵,会促使苏联空军派最先进的米格-15战机参战。1950年12月。一架B-29孤军深入到朝鲜北部逞凶时,一架由苏军飞行员驾驶的米格-15突然出现在其前方。这时美军飞行员才惊恐的发现,米格-15不仅比B-29飞得更快,而且在相同的高度也仍能保持其机动性。美军炮手们疯狂的操纵机枪,尽可能地向米格-15发射子弹。可为对抗螺旋桨战机设计的模拟式火控计算机,根本无法应对高速掠过的米格-15。而米格-15装备的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炮,可以毫不费力的在B-29身上打洞。B-29的加压座舱一旦被打漏,机组成员就会立刻面临低温和缺氧的威胁。眼见形势不妙的美军飞行员仓促降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