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村支书贪腐:乡镇纪委如何守护群众利益?
严查村支书贪腐:乡镇纪委如何守护群众利益?
7.7万起案件暴露基层反腐严峻形势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今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其中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这一数字不仅超过去年全年总数(6.1万人),更凸显了基层反腐形势的严峻性。
“蝇贪蚁腐”就在群众身边
在这些被查处的村支书中,有的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操作,如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原玉成庄村村委会主任冯魁,违规将其亲属申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骗取扶贫资金20万余元;有的在工程项目中牟取私利,如贵州省清镇市暗流镇朝阳村原党支部书记朱某某,在“改厕革命”项目中收受0.9万元回扣;还有的通过伪造文件、虚报冒领等方式侵吞集体资金,如惠州市龙门县龙潭镇下埔村党支部原书记茹杰威,骗取垦造水田项目青苗补偿款,数额特别巨大。
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虽然涉案金额可能不大,但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基层政权的根基。
乡镇纪委如何织密监督网
面对严峻的基层反腐形势,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组织,承担着重要使命。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机制,努力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该区建立了乡案县审机制,即乡镇纪委对违纪案件进行内部审理后、履行处分审批程序前,将案件报送县级纪委审理部门进行审核把关。这种机制既保证了案件质量,又提升了乡镇纪委的办案能力。
在具体工作中,乡镇纪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监督。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定期走访群众、查阅财务账目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是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线索,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同时,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以案明纪、以案释法。
基层反腐仍需久久为功
尽管乡镇纪委在基层反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人员力量不足。许多乡镇纪委只有2-3名专职干部,难以应对繁重的监督任务。
二是业务能力亟待提升。部分乡镇纪委干部缺乏专业培训,办案能力不足。
三是畏难情绪仍然存在。由于乡镇社会关系复杂,一些干部存在“熟人社会”思维,不愿得罪人。
四是体制机制需要完善。乡镇纪委与县级纪委的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共享不够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通过选配优秀干部、加强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乡镇纪委的整体素质。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监督”新模式。
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层反腐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制度保障为基层反腐护航
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提供了重要遵循。该规定明确禁止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搞不正之风等行为,为基层反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村一级纪检监察机构,推动监督力量向基层延伸。例如,一些地方试点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专门负责监督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事项,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层反腐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