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小泥鳅 “游出”乡村振兴新路
科技赋能小泥鳅 “游出”乡村振兴新路
“为什么泥鳅要养在水葫芦之下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自蕊耐心解释道:“水葫芦具有吸收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的能力,能够保持环境的稳定,而且,泥鳅怕打扰,水葫芦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和躲避的场所,免得人走过来就害怕啊。”
作为江西农业大学水产系主任,王自蕊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泥鳅养殖技术研究。他们攻克了泥鳅苗期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等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阶段泥鳅幼苗的适宜饲料,成功将泥鳅苗种培育成活率从不足二成提高到新水平。
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王自蕊所在的专家团队,带领江西东乡泥鳅科技小院,扎根田间地头,服务“三农”一线。在科技小院科技帮扶下,抚州市东乡区泥鳅产业发展迅速,建立养殖基地54个、养殖合作社70个,养殖面积达4000亩,带动1600余名养殖户增收,年产值达2.5亿元,让小泥鳅“游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泥鳅酱作为深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泥鳅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例如,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以规模化淡水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池塘、工厂化、大水面等养殖模式数字化改造,因地制宜应用鱼群生长监测、智能增氧、饲料精准投喂、鱼病诊断防控、循环水处理等设施设备。
江西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3年3月发布的《江西省“十四五”渔业渔政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进贤、余干、鄱阳、东乡、余江、南昌、新干等县(市、区)为重点打造鳅鳝产业集群,发展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池塘精养泥鳅模式,推广稻鳅综合种养生态模式,形成黄鳝、泥鳅生态养殖片区。
科技小院模式是推动农业科技服务落地的重要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江西省科协制定出台《江西省科技小院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科技小院的工作内容、职责分工、绩效目标等各环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科技小院坚持“零门槛、零费用、零距离”服务方式,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线上线下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田间指导等农技服务。
在王自蕊团队和科技小院的共同努力下,东乡区泥鳅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开拓的深入,泥鳅酱等高附加值产品将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