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严管
教育部新规: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严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政策出台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教育部此举旨在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政策核心内容
根据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包括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及责任人,并提供必要的保管设施。
地方落实情况
各地积极响应教育部通知,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以广州为例,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社会影响与反馈
这一政策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调查显示,97.45%的家长同意学校对学生手机进行管理,86.84%的家长支持学校严禁将手机带入校园的决定。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家长反映,部分学校采取了过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如未经允许就强行没收学生手机,这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不满。
国际视角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学生手机管理的挑战。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普遍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例如,法国规定小学生和初中生禁止带手机上学;英国教育标准局要求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美国大多数学校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要求存放在储物柜中。
这一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视。然而,如何在管理手机的同时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权益,如何平衡数字化学习与手机使用的界限,仍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